见时羞。别时愁。两次三番不自由。教侬怎罢休。
倦梳头。怕凝眸。明月光中上小楼。摄山红叶秋。
见时羞。别时愁。两次三番不自由。教侬怎罢休。
倦梳头。怕凝眸。明月光中上小楼。摄山红叶秋。
这首《长相思》由清代诗人王荪所作,情感细腻,描绘了主人公在相聚与离别之间的心绪波动。
“见时羞”,相见之时,内心羞涩,或许是初次相遇的尴尬,或是久别重逢的激动,都让人心生羞意。“别时愁”,分别之际,愁绪满溢,离别的不舍与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人难以释怀。“两次三番不自由”,表达了在相聚与离别之间,情感的束缚与挣扎,仿佛身不由己,被命运的波折所牵绊。“教侬怎罢休”,诉说着对这段感情的执着与不舍,即使知道难以摆脱,也难以割舍这份情感。“倦梳头,怕凝眸”,生动描绘了因思念而产生的疲惫与焦虑,不愿直视,却又无法自抑地凝望远方,期待着对方的消息。“明月光中上小楼”,在明亮的月光下,独自登上小楼,可能是为了逃避现实的烦恼,也可能是在寻找一丝慰藉。“摄山红叶秋”,秋天的山林中,红叶纷飞,既是自然景色的美丽描绘,也是对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暗示着故事背景的时间线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人物在爱情中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忧虑。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动人,是清代抒情小品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