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过姑苏,江头霜草枯。
秋风吹叶尽,愁杀夜栖乌。
栖乌月明里,霜重惊还起。
无处托安巢,哑哑渡江水。
江波浅复深,东去无还心。
白苧吴宫曲,能成哀怨音。
只言欢乐长相保,青春几时秋又老。
可怜西子断肠花,不及虞姬美人草。
舞罢垂杨金缕衣,椒房绛烛明星稀。
越骑争驰海山动,吴歌尚绕梁尘飞。
梁尘飞飞白苧哀,乌啼夜半阊门开。
鸱夷浮江糜鹿来,月明犹照姑苏台。
九月过姑苏,江头霜草枯。
秋风吹叶尽,愁杀夜栖乌。
栖乌月明里,霜重惊还起。
无处托安巢,哑哑渡江水。
江波浅复深,东去无还心。
白苧吴宫曲,能成哀怨音。
只言欢乐长相保,青春几时秋又老。
可怜西子断肠花,不及虞姬美人草。
舞罢垂杨金缕衣,椒房绛烛明星稀。
越骑争驰海山动,吴歌尚绕梁尘飞。
梁尘飞飞白苧哀,乌啼夜半阊门开。
鸱夷浮江糜鹿来,月明犹照姑苏台。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黄哲的《乌栖曲》描绘了秋天姑苏城的景色和乌鸦的悲鸣,展现了季节更替与人生无常的主题。首句“九月过姑苏,江头霜草枯”点出时令,秋意浓厚,江边草木凋零。接着,“秋风吹叶尽,愁杀夜栖乌”通过秋风落叶和乌鸦的愁苦,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栖乌月明里,霜重惊还起”写乌鸦在明亮的月光下因霜重而惊醒,暗示其无处安身。“无处托安巢,哑哑渡江水”进一步表达了乌鸦的漂泊之苦,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接下来的诗句“江波浅复深,东去无还心”,借江水比喻人生的流逝,乌鸦的离去象征着无法回头的时光。
“白苧吴宫曲,能成哀怨音”将白苧(一种丝织品)与吴宫的乐曲相联,暗示了哀婉的旋律,反映了诗人对繁华落寞的感慨。“只言欢乐长相保,青春几时秋又老”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无常,以西子和虞姬的典故强化了这一主题。
最后,“舞罢垂杨金缕衣,椒房绛烛明星稀”描绘了一幅宫廷夜宴的画面,而“越骑争驰海山动,吴歌尚绕梁尘飞”则展现出昔日繁华的余韵。然而,这些欢乐都随着“梁尘飞飞白苧哀,乌啼夜半阊门开”的场景消逝,乌鸦的啼声与姑苏台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寓意历史的沧桑。
整首诗以乌鸦的视角,寓言式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变迁,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