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光复涵澈,万象皆镜入。
亭观出浮云,彤彤映邦域。
左右浮屠宫,岿然争嶪岌。
孰云南浦陋,今始逢藻饰。
池光复涵澈,万象皆镜入。
亭观出浮云,彤彤映邦域。
左右浮屠宫,岿然争嶪岌。
孰云南浦陋,今始逢藻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从“池光复涵澈”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清澈池水中映照出的万物之美丽给予高度评价,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纯净。而“万象皆镜入”则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然景观的完美无瑕,宛如一面承载着世间万象的明镜。
接着,“亭观出浮云”表现了作者在高处眺望时所见到的云雾缥缈,这种视角转换为诗歌增添了一种超脱与豁达。紧接着,“彤彤映邦域”则描绘出了云彩覆盖下的广阔疆域,彰显出一种国泰民安的景象。
“左右浮屠宫,岿然争嶪岌”中的“浮屠宫”指的是佛塔,而“岿然争嶪岌”则形容山峦参差、层次分明,这些自然与人造景观的交织,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寄托和超脱。
最后,“孰云南浦陋,今始逢藻饰”中“孰云南浦陋”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名称,而“今始逢藻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美景的初次发现和欣赏之情,感叹它如同精心的装饰一般令人赏心悦目。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内心世界中那种对宁静、和谐与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