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侯祠宇俯江滨,碧瓦朱檐锁白云。
三国战争闻远略,千年史传著奇勋。
香腾宝鼎祥光袅,风动旌旗翠影分。
眺览不胜怀古意,摩挲石刻半苔纹。
张侯祠宇俯江滨,碧瓦朱檐锁白云。
三国战争闻远略,千年史传著奇勋。
香腾宝鼎祥光袅,风动旌旗翠影分。
眺览不胜怀古意,摩挲石刻半苔纹。
此诗描绘了云阳张侯庙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氛围。首句“张侯祠宇俯江滨”,以“俯江滨”三字勾勒出庙宇临江而建的壮观位置,展现出一种雄浑的气势。接着,“碧瓦朱檐锁白云”一句,通过色彩对比和动态描绘,将庙宇的建筑美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意境。
“三国战争闻远略,千年史传著奇勋。”这两句承上启下,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传奇,暗示了张侯庙所纪念的历史人物在三国时期的深远影响和卓越功勋,为后文的抒情铺垫了背景。
“香腾宝鼎祥光袅,风动旌旗翠影分。”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庙宇内的庄严气氛和祭祀活动的神圣感。宝鼎之香腾空而起,祥光缭绕,旌旗随风飘扬,翠影分明,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展现了庙宇的宗教仪式之美,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仰。
最后,“眺览不胜怀古意,摩挲石刻半苔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参观庙宇时的感慨与思考。眺望庙宇,心中涌起对历史的深深怀念;抚摸着布满苔痕的石刻,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痕迹。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怀。
综观全诗,陈琏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阳张侯庙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景物描写、历史联想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咏史诗。
夹岸桃花放。送行程、弱柳烟拖,柔波绿漾。
百首诗投云锦灿,更听骊歌祖帐。
题不尽、离筵情况。
雪积羌关春倍晚,缓摇鞭、频把江南望。
山势峻,涛声壮。驰驱万里精神爽。
携新诗、满贮囊中,清吟马上。
往事劬劳曾不觉,到处风光自赏。
赢得是、天高月朗。
半载归来霜点鬓,遍欢呼、万姓重瞻仰。
春雨到,长培养。
有水有山,无花无酒。
蒲根谁切,角黍空涎,雨湿征衫透。
蓬窗萧瑟,两三个、鹭朋鸥友。怜否。
痛饮新茶,半醉歌铜斗。
海榴深院,綵线虚悬,此际频回首。
还忆去年时候,章江口。
随意钗符艾虎,异地银筝红袖。
总飘零,恰是,楚尾吴头如旧。
腐肉能致蝇,肉尽不足奇。
蝇既食腐肉,生蛆类愈滋。
蛆蝇两相生,辗转无穷期。
矜者谄之宅,讳者欺之媒。
因矜施以谄,因讳投以欺。
谄欺苟弗拒,慕效群相师。
君子防淫邪,修辨如良医。
屏媒而坏宅,谄欺安所施。
陈孺子,肥若是,贫何食,糠核耳。
高帝亦为嫂所苦,宾客未食屡操釜。
帝王有大度,雍齿且可容。
奈何怨丘嫂,伯子几不封。
贫贱人谁识真主,此事安能责妇女。
羹颉侯,何足怪。
君不见,未央前殿奉玉卮,记说当年臣无赖。
今日居然较仲多,太公亦复无辞对,殿上齐声呼万岁。
董生下帷园不窥,后世别墅无乃非。
主人筑墅为诵读,一时忽变董生局。
青萝之名清且幽,雅意欲仿岑嘉州。
十万钱易数弓地,花木楼台烦位置。
主人工诗复善琴,坐即挥弦卧即吟。
昨日园中设清宴,良朋至者无不羡。
贱子颂祷别有辞,不以称扬而以规。
停杯却坐引身起,百感茫茫不能已。
驹隙光阴叹此生,男儿三十贵成名。
君不见,下帷筑墅何足较,若不读书董生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