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开口日晖晖,放鹤亭前路不迷。
谩说支郎林下少,未缘神骏眼中稀。
繁霜著树榴房拆,危石悬藤瓠子肥。
看遍吴中好山色,太湖明月棹船归。
飞龙开口日晖晖,放鹤亭前路不迷。
谩说支郎林下少,未缘神骏眼中稀。
繁霜著树榴房拆,危石悬藤瓠子肥。
看遍吴中好山色,太湖明月棹船归。
这首元代诗人陆仁的诗《九月七日复游寒泉登南峰有怀龙门云台次玉山韵二首(其二)》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句“飞龙开口日晖晖”,以龙的形象象征太阳升起,阳光明媚,展现了早晨的生机。接下来,“放鹤亭前路不迷”暗示了环境清幽,道路清晰,诗人游兴盎然。
“谩说支郎林下少,未缘神骏眼中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认为即使是隐居之人也难以抵挡这样的山水之美,而自己对这些罕见的奇景更是赞叹不已。"繁霜著树榴房拆"描绘了秋霜打落石榴花,显示出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凋零,但同时也富有诗意。
“危石悬藤瓠子肥”进一步描绘了险峻山石上悬挂着藤蔓,葫芦果实饱满,画面生动,富有立体感。最后两句“看遍吴中好山色,太湖明月棹船归”,诗人饱览了吴中的秀美山水,意犹未尽,期待在明月照耀下划船归去,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归隐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两台帘对卷,燕芹香、风花近清明。
望春弥柳际,流红水布,暖縠天晴。
谁信闲襟似水,时忆语溪耕。
襟抱番江阔,云远波平。
静昼轻挥玉麈,见春扉草绿,暮冶烟青。
问清华姓字,几度录虬屏。
看西湖、一汀鸳鹭,正晓风、残月两三星。
早归来,赴花鱼宴,宫树闻莺。
西园可散发,何必赋远游。
地旷多雄风,叶声无时休。
幸有济胜具,枯藜支白头。
平生会心处,未觉身淹留。
散坐青石床,松意淡欲秋。
薄雨青众卉,深林耿微流。
一凉天地德,物我俱夷犹。
东北方用武,六月事戈矛。
甲裳无乃重,腐儒故多忧。
珍禽叫高树,且复寄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