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丹阳郡,何时不胜游。
名园今日会,官阁累朝留。
古意蟠松正,天成立石稠。
远思营建力,名字向谁求。
自有丹阳郡,何时不胜游。
名园今日会,官阁累朝留。
古意蟠松正,天成立石稠。
远思营建力,名字向谁求。
这首诗描绘了游览丹阳郡名园瞻园与香亭的场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壮丽之美。诗人姚鼐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首句“自有丹阳郡,何时不胜游”开篇即表达了对丹阳郡的赞美之情,无论何时何地,这里都适合游览,流露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与敬仰。接下来,“名园今日会,官阁累朝留”则点明了此次游览的对象是名园与官阁,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聚集、留下足迹的地方,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古意蟠松正,天成立石稠”两句,诗人通过描写古松与奇石,进一步渲染了园中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古老韵味。古松盘根错节,形态各异,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而奇石林立,或高或低,或圆或方,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后,“远思营建力,名字向谁求”则引人深思。诗人感慨于古人营建园林的智慧与辛劳,同时也对那些为后世留下宝贵文化遗产的人们表示敬仰,却也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与贡献,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和记住呢?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传承与记忆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