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陛谒承明。
阙下昨承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
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
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
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陛谒承明。
阙下昨承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
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
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告老还乡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开篇“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陛谒承明”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的沉浮与功名,每个字都透露着作者对政治生涯的深刻感受。
“阙下昨承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这里的“阙下”指代官员告退的场所,“归老疏”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已经过去岁月的怀念,而“天南今切去乡情”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故土的情感割舍,虽已决心远离,但乡愁之情依旧深厚。
“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这两句描绘了与亲朋好友告别的场景,以及准备踏上漫长旅途的情形。“三秋”指三年,也暗示了离别的时间之久;“几杖”则是老人出行时使用的手杖,表现了诗人对远行的担忧和不舍。
最后,“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表达了一种晚年的孤独与对后代的担忧。诗人希望能找到一个可靠的人来托付家族事务,这也反映出了古代社会中对血缘继承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往事、乡愁、离别以及晚年家事的抒写,展现了诗人的深情与复杂的情感世界。
石翁目如炬,下见渊鱼沉。
么么蝇头字,夜读成书淫。
作诗调朱子,譬如火铄金。
又如白日中,光烛孤云阴。
其诗洵善谑,当于古人寻。
嗟彼盲者病,遇人惟听音。
其病最所苦,画地不及瘖。
虽然苦若此,乐师能鼓琴。
朱子却差胜,瞳子职自任。
使见素服者,何曾谓青衿。
惟恐醉生花,酒至戒满斟。
吃吃手所抄,书卷遍词林。
平生临池兴,墨气识浅深。
时复暝焉坐,雅思发孤吟。
要知视短者,反视惟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