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绿云相近,劲节也含风韵。
打棹入仙源,难道主人休问?
谁信,谁信,崔护错来厮认。
红雨绿云相近,劲节也含风韵。
打棹入仙源,难道主人休问?
谁信,谁信,崔护错来厮认。
这首《如梦令·夹竹桃》由清代诗人周寿昌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夹竹桃的独特魅力与意境。
“红雨绿云相近”,开篇即以“红雨”喻指夹竹桃鲜艳的花朵,仿佛是飘落的红色花瓣,而“绿云”则形容其茂密的叶子,如同层层叠叠的绿色云雾,两者相映成趣,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将自然景观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展现了夹竹桃的美丽,更赋予了它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形象。
“劲节也含风韵”,进一步赞美了夹竹桃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高雅的气质。这里的“劲节”指的是夹竹桃挺拔的枝干,即使在风雨中也能保持其刚直的姿态,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风韵”则强调了夹竹桃在风中摇曳时所散发出的优雅韵味,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打棹入仙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观赏者比作划着小船进入仙境,暗示了夹竹桃所在之地的神秘与迷人。这样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想象力,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地,感受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难道主人休问?”这一句则提出了一个问题,似乎在询问观赏者是否忘记了对夹竹桃主人的尊重与问候,同时也暗含了对夹竹桃主人身份的猜测与好奇,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最后,“谁信,谁信,崔护错来厮认。”引用唐代诗人崔护的典故,崔护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误入桃花林,与一位女子相遇并留下深刻印象,后年复一年前来寻访却未能再见。此处借崔护的故事,表达了对夹竹桃独特魅力的赞叹以及对其背后故事的无限遐想,使得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难以忘怀的情感。
综上所述,《如梦令·夹竹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描绘了夹竹桃的美丽与独特之处,还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是一首富有诗意与想象空间的佳作。
晴日南山几杕俱,跻高选胜不须扶。
也知坐上多佳客,可著青州从事无。
平生爱山如好德,未尝一饭忘泉石。
大苏山下松柏林,路尽重门照金碧。
思公得道神所相,指示岩幽驻瓶锡。
天台妙教源欲启,来此一酌曹溪滴。
两公道场守龙象,兵火暂晦终辉赫。
撞钟伐鼓食千指,皆二大士之馀力。
萦纡石磴造山顶,上有玉人方燕寂。
北轩三伏飞冰雪,一日掠尽淮山色。
东游尘土我实倦,道过化城聊暂息。
青鞋布袜旧家风,此身终效名山役。
浪浪檐前雨,昼夜来不极。
青苔生空廊,蜗涎被四壁。
出门无所往,端居守笼翮。
鸣呼林中鸠,聒聒方自得。
林花扫馀姿,高柳沐佳色。
悠悠三月残,春物行欲息。
感之欲何奈,取醉遣朝夕。
穿泥得新笋,紫箨裹新白。
从容妇子语,草草田野食。
明日还复然,慵顽已成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