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郭洞府多,所患在卑湿。
斯岩独虚敞,他境未易及。
穹如层屋构,广可百客集。
开窦送云出,扫壑延月入。
穴居倘堪谋,径欲老樵汲。
绝颠尤玲珑,苔磴不计级。
惜为僧所涴,飞栋缘嶪岌。
佞佛堕痴想,明鬼趋陋习。
遂令登眺者,欲往足若絷。
何当一燎空,尽见万仞立。
环郭洞府多,所患在卑湿。
斯岩独虚敞,他境未易及。
穹如层屋构,广可百客集。
开窦送云出,扫壑延月入。
穴居倘堪谋,径欲老樵汲。
绝颠尤玲珑,苔磴不计级。
惜为僧所涴,飞栋缘嶪岌。
佞佛堕痴想,明鬼趋陋习。
遂令登眺者,欲往足若絷。
何当一燎空,尽见万仞立。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洞府——佛子岩,其特点在于其它洞府多为低洼湿润之地,而此处却独具空旷开阔,境界超脱。诗人形容此岩结构如同层叠的屋宇,可以容纳百余宾客。洞中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还能感受到云来去、月光流转的意境。
环绕环境虽未易及,但穴居之处却显得恬适自在,诗人似乎有意老死于此,如同古时樵夫汲水一般。岩洞结构奇绝,苔藓覆盖,不可计数。然而,这样的美景竟被僧侣占据,栋梁连绵,沿着山势蜿蜒。
诗人似乎对佛教中人对待佛的痴迷态度持有批评之意,将其比作鬼魂般的陋习。因此,这样的地方对于想要攀登的人来说,如同脚被绳索捆缚,难以前行。最后,诗人希望有一天能一览众山小,使万壑皆在眼前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