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寿见一》
《寿见一》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廿载心情此日看,世人同谱我同坛。

小楼烟雨卑栖极,峻岭薯芋供食难。

凝公寮里汤仍沸,南老船头力又单。

鼻大耳长原有种,不须人说大还丹。

(0)
鉴赏

这首诗《寿见一》由明代诗人释今无创作,通过对比个人与世人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廿载心情此日看,世人同谱我同坛”开篇即以“廿载”点明时间跨度,暗示诗人经历了二十年的岁月洗礼,今日回顾过往,感慨万千。接着,“世人同谱我同坛”一句,既指出了与世人的共同经历,也暗含了在社会大舞台上的共鸣与共处,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颔联“小楼烟雨卑栖极,峻岭薯芋供食难”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前句“小楼烟雨卑栖极”以小楼、烟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略显孤寂的生活氛围,象征着诗人可能经历过的一种较为平凡或略显低落的生活阶段。后句“峻岭薯芋供食难”则以峻岭和薯芋为元素,形象地展示了艰苦的生活环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不易的深切体会。

颈联“凝公寮里汤仍沸,南老船头力又单”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活艰辛的描绘。前句“凝公寮里汤仍沸”可能是指在简陋的环境中,生活依然充满活力,寓意着即使条件艰苦,内心的热情与希望依旧燃烧。后句“南老船头力又单”则可能描绘了一位老人在船头劳作的情景,强调了年迈之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体力与精神的双重挑战。

尾联“鼻大耳长原有种,不须人说大还丹”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收尾,通过描述一个人的外貌特征(鼻大耳长)来隐喻其独特的个性或命运,暗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无需他人评价或指点。这里的“大还丹”可能是一种比喻,象征着人生的智慧或修为,强调了自我认知与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体独特性的珍视,充满了哲理意味和生活智慧。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北望

公馀信步上谯楼,云淡天低万里秋。

遥望神州烟霭里,夕阳红处是瓜州。

(0)

南园新柳

万缕依依带嫩黄,斜穿红杏弄疏狂。

昼长舞得东风困,半倚鞦韆半拂墙。

(0)

万寿节同宋太常弘道出左掖门口号五首·其四

花映岩廊近紫宸,宫官行酒过三巡。

共携满袖香烟出,散作都城十日春。

(0)

午憩阳城北龙泉寺

倦客鞭催急,龙泉一解鞍。

在家贫亦好,行路古来难。

寺古松杉老,山空水石寒。

万松亭废久,重拂短碑看。

(0)

太平顶读秦碑

岱宗太平顶,磨崖与天齐。

左列则天颂,右刻张说辞。

文采与书法,不离近代规。

汉封宛在周观东,秦坛夐出绝顶西。

坛前圆平值中峰,突兀上有始皇碑。

年深雨渍百裂馀,析作两峰蹲半规。

面阳数字仍可辨,隙缝重衔苔藓皮。

中间隐约见制可,完好可辨惟臣斯。

拳如钗股直如筋,屈铁碾玉秀且奇。

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

当时风雨有馀怒,岂容夸石独在兹。

祇应神明爱九物,不肯轰击常护持。

昔年韩文公,曾赋峋嵝诗。

字青石赤皆传闻,漫为咨嗟涕连洏。

何如亲登泰山日观峰,光怪特见绛气缠金虹。

摩挲细读秦相碑,天门高咏来清风。

乃知山灵不相负,夜宿天边不忍去,醉倚云窗重回顾。

(0)

橄榄

半青来子味难誇,宜著山僧点蜡茶。

若是党家金帐底,只将金橘送流霞。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