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青来子味难誇,宜著山僧点蜡茶。
若是党家金帐底,只将金橘送流霞。
半青来子味难誇,宜著山僧点蜡茶。
若是党家金帐底,只将金橘送流霞。
这首元代诗人郝经的《橄榄》诗,以橄榄为题,描绘了其独特的风味与品饮之趣。
首先,“半青来子味难誇”,开篇即以橄榄未完全成熟的青色果实入笔,暗示其味道独特,难以用言语完全描述。橄榄初尝时的酸涩与苦味,正是其鲜明的特点,诗人巧妙地通过“半青”二字,既描绘了橄榄的外观,也预示了其口感的独特性。
接着,“宜著山僧点蜡茶”,进一步阐述了橄榄与特定环境或人物的搭配之美。山僧点蜡茶,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橄榄在此背景下显得更为珍贵和适宜。这里的“点蜡茶”可能指的是在昏暗的烛光下品茗,更添一份静谧与深邃,橄榄的风味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充分展现,与山僧的禅意相得益彰。
最后,“若是党家金帐底,只将金橘送流霞”,通过假设的方式,将橄榄与其他水果进行对比,强调橄榄的独特之处。党家金帐底,可能是指某种奢华的宴席场景,而在这里,橄榄被比喻为“金橘”,与“流霞”(形容色彩斑斓的云霞)并列,暗示橄榄虽非最昂贵的水果,但在特定场合下,其独特的风味足以媲美其他珍稀佳果,甚至超越它们,成为焦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橄榄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风味,还通过不同的场景和对比,突出了橄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和地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孰驱我去,孰驱我归。息荫乔木,清风吹衣。
火日炎空,聊此徘徊。夷险自若,怨尤谁哉。
世间万事,付酒一杯。
桐花寒食近,青门紫陌,不禁绿杨烟。
正长眉仙客,来向人间,听鹤语溪泉。
清和天气,为栽培、种玉心田。
莺昼长,一尊芳酒,容与看芝山。庭闲。
东风榆荚,夜雨苔痕,满地欲流钱。
爱墙阴、成蹊桃李,春自无言。
殷勤晓鹊凭檐喜,丹凤下、红药阶前。
兰砌晓,香飘舞袖斓斑。
荆楚岁时经尽,今年不见梅花。
想得苍烟玉立,都藏江上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