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洪大隐传后》
《题洪大隐传后》全文
明 / 贝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黄冠野服共逍遥,七十何曾谙市朝。

倾国楚妃端不嫁,入山商皓若为招。

田中云实收双玉,树底风声厌一瓢。

化鹤却归辽海路,上林无处问渔樵。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与超脱世俗的向往。首句“黄冠野服共逍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隐士朴素而自由的形象,黄冠代表了道家的服饰,野服则强调了与自然的亲近,共同逍遥自在地生活。接着,“七十何曾谙市朝”一句,通过对比隐士与世俗社会的差异,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疏离感,暗示了隐士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倾国楚妃端不嫁,入山商皓若为招”两句,运用典故,将楚妃与商皓(古代隐士)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隐士对名利的不屑和对自然的追求。楚妃不嫁,象征着对世俗婚姻的拒绝;商皓入山,表明了对尘世的逃避。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隐士与世俗价值观的对立。

“田中云实收双玉,树底风声厌一瓢”描绘了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场景,云实(一种果实)与一瓢(饮水器具),简单而质朴,反映了隐士对物质需求的极低,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田间云实的收获与树下风声的倾听,都是对自然之美的直接体验和享受。

最后,“化鹤却归辽海路,上林无处问渔樵”两句,运用了“白鹤乘云”的典故,表达了隐士最终回归自然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尘世的彻底告别。上林,本是皇家园林,此处借指世俗社会,而“无处问渔樵”,则意味着隐士不再关心外界的事务,彻底融入了自然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越,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贝琼
朝代:元

猜你喜欢

游仙诗·其六

巍巍秋梁子,灵气在人间。

混世安金鼎,和光驻玉颜。

凤骖谁与并,龙驾讵能攀。

拟落周唐际,真能炼九还。

(0)

边词·其一

烽火何曾不暂惊,人民安堵太无情。

鸳鸯绣出全无样,要与他家帖画屏。

(0)

夜坐

冬夜银河永,清光入座频。

遥知经绝域,不为照离人。

(0)

题越望亭呈笃斋汤郡侯

重峦郁嵂俯崇城,绮榭初依巘道明。

珠翼依空双凤起,玉螭承露九华生。

上游日月攀将近,四面山河削不成。

幸得欢游陪燕赏,秖将歌咏颂升平。

(0)

题赵清献焚香图送张兵宪

宪府排牙按五兵,身留关辅作长城。

曾披铁甲亲冲阵,新起青楼欲望京。

不分疆隅频战斗,生怜侠客事横行。

夜分细语焚香拜,一点丹心本自明。

(0)

送朱进士北上应试

猎猎风吹吴市尘,行人更复送行人。

洛阳三月君先到,正值桃花上苑春。

酌酒劝歌多慷慨,登途跨马莫逡巡。

今宵仗剑遨游客,已是当庭献纳臣。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