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遥思玳瑁梁,御沟东畔几回翔。
瑶台乍过疑无影,珠树曾栖半带霜。
风里差池飞玉舄,月中妆束舞霓裳。
谁云京洛缁尘化,犹自衔恩绕建章。
海上遥思玳瑁梁,御沟东畔几回翔。
瑶台乍过疑无影,珠树曾栖半带霜。
风里差池飞玉舄,月中妆束舞霓裳。
谁云京洛缁尘化,犹自衔恩绕建章。
这首诗描绘了白燕在玉河堤上的灵动与美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白燕在不同环境中的姿态与情感。首句“海上遥思玳瑁梁”以海上的遐想开始,引出对白燕的思念,暗示了白燕的珍贵与独特。接着,“御沟东畔几回翔”描绘了白燕在御沟东畔飞翔的情景,充满了动态美。
“瑶台乍过疑无影,珠树曾栖半带霜”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白燕比作瑶台上的仙子,栖息于珠树之间,既表现了白燕的高洁与优雅,也暗示了其生活的环境之清幽。接下来,“风里差池飞玉舄,月中妆束舞霓裳”进一步描绘了白燕在风中翩翩起舞的姿态,仿佛穿着玉舄的仙女,在月光下舞动霓裳,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最后,“谁云京洛缁尘化,犹自衔恩绕建章”表达了诗人对白燕不为尘世所染,依然保持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白燕形象的刻画,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与向往。
芦溪之山高插天,莲峰更压芦溪山。
峰头青壁几千年,谁知玉阙藏神仙。
平明采樵陈氏子,五云深处楼台起。
中有七仙白玉冠,方瞳射人秋自寒。
台前一道白莲泉,七始花开一成莲。
固知此子无仙骨,祇以■㣚入仙室。
低头乞命却走回,尚复褰裳取莲实。
归来疑信互相传,朴哉此子非妄言。
安知琼楼玉室峭千尺,即非面前崔嵬一片石。
安知世人俗气厚如山,翻把琼楼玉室作石看。
亦非仙人幻作石,世人俗眼自不识。
安得鸿都道士白玉簪,持我此诗扣青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