嵎夷常发曜,建木乃栖枝。
万古明恒继,十天光镇披。
谁倾丹藿仰,我惜白驹驰。
惟是无私照,乾乾奉若曦。
嵎夷常发曜,建木乃栖枝。
万古明恒继,十天光镇披。
谁倾丹藿仰,我惜白驹驰。
惟是无私照,乾乾奉若曦。
这首诗以“日”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太阳永恒、无私、光明特质的赞美与崇敬。
首句“嵎夷常发曜”,以“嵎夷”象征边远之地,而“发曜”则描绘了太阳在这些遥远角落同样带来光明与温暖,强调了太阳普照万物、无所不至的特性。接下来,“建木乃栖枝”运用神话中的“建木”来比喻太阳,暗示太阳如同建木之枝,不仅为大地提供生机,也承载着希望与生命的象征。
“万古明恒继,十天光镇披”两句,进一步强调太阳作为永恒光源的意义,无论时间如何流转,太阳的光芒始终如一,照亮世界,赋予生命以光明与希望。这里“万古”与“十天”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凸显太阳的恒久与普遍性。
“谁倾丹藿仰,我惜白驹驰”则运用了“丹藿”(红色的豆子)与“白驹”(白色的马)的意象,前者象征热烈的崇拜与敬仰,后者则可能暗喻时间的流逝或生命的短暂。这两句表达了对太阳光辉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惟是无私照,乾乾奉若曦”总结了对太阳的赞美,强调其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自然规律的遵循。这里的“乾乾”既可理解为勤奋不懈,也可解读为顺应自然之意,“若曦”则再次指向太阳,意味着太阳不仅是光明的源泉,也是自然法则的体现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太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自然界中重要元素的光辉与力量,更蕴含了对生命、时间、自然秩序的深刻思考与敬畏之情。
梅梢破萼,已见春心了。
别有淡容仪,又不与、嫣然同笑。
东风剪蜡,簇作闹蛾儿,冰未泮,水犹寒,散在千林表。
轻衫小帽,行尽荒山道。
一点麝脐香,恼著人、多多少少。
月斜门掩,消损怕黄昏,清影乱,翠帏深,且喜归来早。
旧日皆春,气象、又重妆束。
做得新丰酒肆,济康堂局。
老杜误传人酝酿,许公手种时科目。
自两公、一去已经年,君今续。商家醴,须君曲。
怀英笼,须君蓄。且饶人大卖,呼么喝六。
佶倬家人三两辈,药王菩萨丹青轴。
更于中、添得个当炉,十分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