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梢破萼,已见春心了。
别有淡容仪,又不与、嫣然同笑。
东风剪蜡,簇作闹蛾儿,冰未泮,水犹寒,散在千林表。
轻衫小帽,行尽荒山道。
一点麝脐香,恼著人、多多少少。
月斜门掩,消损怕黄昏,清影乱,翠帏深,且喜归来早。
梅梢破萼,已见春心了。
别有淡容仪,又不与、嫣然同笑。
东风剪蜡,簇作闹蛾儿,冰未泮,水犹寒,散在千林表。
轻衫小帽,行尽荒山道。
一点麝脐香,恼著人、多多少少。
月斜门掩,消损怕黄昏,清影乱,翠帏深,且喜归来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幽静的山林景象,诗人通过对蜡梅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开篇“梅梢破萼,已见春心了”,蜡梅在枝头轻轻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别有淡容仪,又不与、嫣然同笑”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美丽,与常人不同的高洁情怀。
中间几句“东风剪蜡,簇作闹蛾儿,冰未泮,水犹寒,散在千林表。轻衫小帽,行尽荒山道。”东风吹拂着蜡梅,使其更显得娇美,但春天的气息还不够温暖,冰雪尚未完全消融,溪流仍旧清冷。诗人穿着轻薄的衣物,戴着小帽,在荒凉的山道上漫步,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探索。
结尾处,“一点麝脐香,恼著人、多多少少。”蜡梅散发出的清香虽不浓烈,却足以牵动人的情思。接下来“月斜门掩,消损怕黄昏,清影乱,翠帏深,且喜归来早。”随着夕阳的西下,诗人害怕光阴的流逝,门前的影子交错,室内的幽静深邃,诗人感到一种归家的快乐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蜡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