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屋漏生白,日映纱窗透明。
扫地焚香坐处,湛然心地清平。
天通屋漏生白,日映纱窗透明。
扫地焚香坐处,湛然心地清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首句“天通屋漏生白”,以屋漏之隙,引出天空之白,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联系,暗示着一种纯净与豁达的心境。接着,“日映纱窗透明”一句,通过阳光穿透纱窗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明亮、清澈的氛围,仿佛是心灵得以净化的象征。
“扫地焚香坐处,湛然心地清平”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直接表达了诗人通过日常的简单仪式——清扫地面、点燃香烛,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这里的“湛然”不仅形容了环境的宁静,更寓意着心灵的深邃与纯净,展现出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度自觉和自我修养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高洁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匡庐奠九江,苗裔遍南服。
横江蔽原野,内外实一族。
危矶插江生,石色擘青玉。
蛟龙穴乱石,猱玃在乔木。
我行季冬月,江迹在山腹。
扁舟如镜面,清净不可触。
跻攀既不可,千古长幽独。
缅想邃古初,巢居戒樵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