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悯耕者》
《悯耕者》全文
唐 / 韦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何代何王不战争,尽从离乱见清平。

如今暴骨多于土,犹点乡兵作戍兵。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ǐngēngzhě
táng / wéizhuāng

dàiwángzhànzhēngjìncóngluànjiànqīngpíng

jīnbàoduōyóudiǎnxiāngbīngzuòshùbīng

注释
何代何王:指任何一个时代和君主。
不战争:没有战争的情况。
尽从离乱见清平:人们总是在动荡战乱中期望看到国家安定。
暴骨:暴露在外的骨头,象征死亡。
多于土:比地上的泥土还要多,形容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之多。
犹点乡兵:仍然征召乡村的民兵。
作戍兵:作为守卫边疆的士兵。
翻译
哪个朝代哪个君王不经历战争,人们常常在战乱中盼望和平。
现在暴露的白骨比泥土还多,仍然征召乡兵去守卫边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废墟与和平转变的画面,通过对比过去的战争与现在的安宁,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首句“何代何王不战争”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历史上的种种战乱,这些战争无疑是由各个朝代的君王所引发的。紧接着,“尽从离乱见清平”则表明这些纷争和动荡最终都归于平静和秩序,展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第三句“如今暴骨多于土”却是对战争残酷现实的一种描绘,“暴骨”指的是战死沙场的遗骸,而“多于土”则形象地表达了战争所带来的惨烈。最后一句“犹点乡兵作戍兵”,通过对当下士兵依旧驻守边疆的描写,反衬出即便是和平时期,也仍有战事的存在,表现了一种历史循环往复的情感。

诗人韦庄在这首诗中,以一种哀叹的心态,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对和平的无限向往。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强化了诗歌情感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历史的沉重和生活的复杂。

作者介绍
韦庄

韦庄
朝代:唐   字:端己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生辰:约836年- 约910年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猜你喜欢

行汉水堤上大似秦淮风景因念俞鲁用之亡

汉江江上玩晴波,恰似秦淮月下过。

归去扁舟载箫管,谁人复唱采莲歌。

(0)

菩萨蛮.舟雨二首·其二

溪行五日逢城郭。耳静愁闻喧鼓角。到岸喜新晴。

登台却趁情。杜宇无幽绪。唤得春归去。

春归了不关。花开元耐看。

(0)

禽言六首·其六看蚕看火

蚕生于原,匪温斯瘅。火以炀之,烈则杀我。

尔将崇利,毋贻我祸。既看我蚕,请看尔火。

(0)

元夕

上元佳节在山城,逝水流年忽自惊。

灯火殊方同节候,歌钟何处起春声。

衰残断酒江梅笑,飘泊怀乡鬓雪生。

四海幸逢阳道泰,官曹端坐咏升平。

(0)

登祝融峰宿上封寺·其三

冰雪高岩树半残,罡风侵夜不胜寒。

斋临老衲翻经石,步上仙人礼斗坛。

望远正须峰万丈,探奇何惮路千盘。

清欢窃荷皇天惠,强健衰年最所难。

(0)

答蔡九逵新春旅怀见投一首

把耒空山学治生,雪寒人静始归城。

倏惊江槛新梅色,犹记春梁乳燕声。

过眼岁华添老鬓,闭门交态任浮情。

中郎好古翻多事,爨下仍听朽木鸣。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