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隐乍来时,年方三十七。
忽忽十七年,终始如一日。
卜居在邑西,近我读书室。
閒来剧笑谈,友情似胶漆。
笔端备六体,纸上春蛇逸。
两鬓吹秋丝,吟诗纪经历。
鹤隐乍来时,年方三十七。
忽忽十七年,终始如一日。
卜居在邑西,近我读书室。
閒来剧笑谈,友情似胶漆。
笔端备六体,纸上春蛇逸。
两鬓吹秋丝,吟诗纪经历。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与友人韦中实之间的深厚友情。诗中以鹤隐喻隐士,鹤象征着高洁与超脱,隐者在年仅三十七岁时便选择了隐居生活,展现了其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十七年后,隐者与韦中实的友情如同初见时那般深厚,不因时间流逝而减淡。
隐者选择居住在城西,靠近韦中实的读书之处,两人常相聚谈,友情如同胶漆般牢固。隐者在笔下展现出六种书法体态,字迹流畅如春日之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其书法艺术的高超。岁月流转,隐者的两鬓已生出秋霜般的白发,但他依然沉浸于诗歌创作中,记录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士与友人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以及隐者在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友情及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皎皎月华白,寥寥秋气清。
念我方远客,步月亭中行。
风露感我心,凄然入重扃。
谁家弄横笛,巧作断肠声。
独酌一壶酒,对此千里明。
人生但自适,何必四者并。
醉眼视万物,扰扰如浮萍。
得丧何须道,譬犹阴与晴。
节义太山重,富贵鸿毛轻。
我心与明月,照见万古情。
先生有亭宜四时,乃使寓安名似宜。
寓安口诺心未肯,更欲老翁聊决疑。
老翁百事尽称好,一生和罗常作椎。
况是宜亭颇静秀,闻说似宜尤复奇。
两山相望俱不恶,二老较胜知何为。
会当扶病蹑双屐,携酒君家为君醉。
不知春事已过眼,但见此亭俱可意。
且对青山食蛤蜊,一笑谁能知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