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擎舟楫出长途,满目湖山兴不孤。
却怪当时轻自识,只将齐晋认龟凫。
自擎舟楫出长途,满目湖山兴不孤。
却怪当时轻自识,只将齐晋认龟凫。
此诗《挽霍渭崖五首(其二)》由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通过对行舟远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与独特见解。首句“自擎舟楫出长途”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独自驾舟,踏上漫长旅程的情景,既表现了旅途的孤独,也暗示了探索未知的决心。次句“满目湖山兴不孤”,则在孤独中找到了与自然的共鸣,满眼的湖光山色让诗人的兴致不觉孤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
后两句“却怪当时轻自识,只将齐晋认龟凫”,则以一种反讽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认知的反思。这里的“齐晋”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而“龟凫”则是指龟和鸭子,两者在常人眼中并无关联。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意在指出自己过去对事物的认知过于肤浅,仅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理解其本质或内在联系。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独特洞察和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自我认识的挑战,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
坐看连名策太常,青云稳上不须忙。
尽收骐骥无中驷,别拣楩楠有豫章。
玉殿桂留今日影,琼林花记昔年香。
闻君补吏成都去,更与重寻旧草堂。
定林何有惟脩竹,急唤清樽趁午阴。
曲槛以南青嶂合,高堂其上白云深。
人犹未识官曹意,风自能披我辈襟。
是夜琴弹醉翁操,笑呼明月作知音。
野水有善溉,山云忽为霖。
古来出世士,亦有利物心。
上人成都来,袈裟尘土侵。
两屦踏京国,一钵提丛林。
诸公握手旧,孰不低垂簪。
尚陋汤休诗,肯鼓庭兰琴。
独说众妙行,听者开烦襟。
我作五字偈,弥天识潮音。
吴侯能书声,不减铭瘗鹤。
台郎今独步,谁数卫与索。
官黄临小楷,老笔更沈著。
年来鸡鹜间,儿辈妄穿凿。
超然出新意,非用元和脚。
游丝随春风,忽向窗几落。
传观懔飞动,安得此健药。
自言临池时,屡阅更岁籥。
毫端几百鍊,始到虫网络。
谁云右军后,兹事秘冥漠。
一朝神明还,千载宛如昨。
乃知炉锤妙,信手皆合作。
于皇云汉章,神授等河洛。
光芒下照烛,万帖悉糟粕。
君命幸逢时,当草凤尾诺。
胡为尚留滞,未便持汉橐。
行看诚悬归,佳句题殿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