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风整帽,借柳维舟,休登故苑荒台。
去岁何年,游处半入苍苔。
白鸥旧盟未冷,但寒沙、空与愁堆。
谩叹息,问西门洒泪,不忍徘徊。
眼底江山犹在,把冰弦弹断,苦忆颜回。
一点归心,分付布袜青鞋。
相寻已期到老,那知人、如此情怀。
怅望久,海棠开、依旧燕来。
因风整帽,借柳维舟,休登故苑荒台。
去岁何年,游处半入苍苔。
白鸥旧盟未冷,但寒沙、空与愁堆。
谩叹息,问西门洒泪,不忍徘徊。
眼底江山犹在,把冰弦弹断,苦忆颜回。
一点归心,分付布袜青鞋。
相寻已期到老,那知人、如此情怀。
怅望久,海棠开、依旧燕来。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炎的《声声慢·其一》,其中蕴含了深沉的怀旧之情。诗中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岁月的无限留恋和哀愁。
"因风整帽,借柳维舟,休登故苑荒台。"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景,诗人在微风中整理着帽子,用柳树作为依靠,停下了前往荒废园囿的脚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去时光的追寻。
"去岁何年,游处半入苍苔。" 这里诗人回忆起往昔的某一年,自己在游历中几乎要被荒废的苍苔所覆盖。这句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白鸥旧盟未冷,但寒沙、空与愁堆。谩叹息,问西门洒泪,不忍徘徊。”描述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无法忘怀的情绪。白鸥(可能指某种鸟类)曾经的约定尚未消散,但如今只剩下寒冷的沙滩和堆积的忧愁。诗人轻叹息问那个西门(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泪水涟涟,无法忍受那种徘徊不前的哀伤。
"眼底江山犹在, 把冰弦弹断,苦忆颜回。一点归心,分付布袜青鞋。" 这里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心中依旧保有那美丽的江山景象。在弹奏着琴弦时,那断裂的声音如同内心的痛楚,深刻地怀念着过去美好的情感。最后,诗人将一份归心托付给布袜和青鞋,这或许是对往昔生活的一种留恋。
"相寻已期到老, 那知人、如此情怀。怅望久,海棠开、依旧燕来。"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承诺,即便是到了老年,也要继续寻找那些美好的回忆。不料人心难测,这份深沉的情感却在长久的思念中愈发浓烈。海棠花开,燕子依旧来访,但这一切都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对过去的眷恋。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状态,是一篇极富有情感色彩的怀旧之作。
两山夹沧江,拍浮若无根。
利石侔剑戟,风涛相吐吞。
维天设巨险,为今国东门。
试将一卒守,坚若万马屯。
我来及清晓,天空霜露繁。
列宿森在列,北斗若可援。
江光合海气,溟涬神攸存。
俯视不敢唾,中有蛟龙蟠。
浮屠者谁子,高居凌风幡。
下见渡口人,扰扰蜂蚁喧。
愧彼超世士,去去将何言。
村园夏雨歇,众绿阴已成。
高斋掩昼寂,新蝉今始鸣。
嘈嘈断更续,嘒嘒远还轻。
响悲逐凉吹,欢谢引离情。
属耳念已集,感物襟易盈。
烦聒方自此,稍待秋林清。
幽人宅一区,卜筑在阳羡。
铜官矗苍翠,白云递隐见。
溪水抱村流,触石成洄漩。鹤巢古松枝,鱼?残花片。
清景乐高闲,雅情任狂狷。
山林足肥遁,轩车忘慕恋。
心静养长年,世荣倏惊电。
寄言谢逋客,重修《逸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