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废已无踪,台名在人耳。
大江天际来,叠嶂云边起。
空见梵王宫,占断黄山趾。
旧碑何处寻,塔影秋空里。
台废已无踪,台名在人耳。
大江天际来,叠嶂云边起。
空见梵王宫,占断黄山趾。
旧碑何处寻,塔影秋空里。
这首诗描绘了凌歊台的荒废景象与周围壮丽的自然风光。首句“台废已无踪”,点明了凌歊台的现状,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空旷之地。接着“台名在人耳”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台名虽存于人心,但实体已消失不见。
“大江天际来,叠嶂云边起”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描绘了长江从天边奔腾而来,与远处山峦云雾缭绕的景象相映成趣,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这种景象与台的荒废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历史变迁的无情。
“空见梵王宫,占断黄山趾”中,“梵王宫”可能是指凌歊台附近或附近的寺庙,与台的废墟形成对比,暗示了宗教与世俗的交替。而“黄山趾”则进一步强调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黄山作为背景,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最后,“旧碑何处寻,塔影秋空里”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寻与怀念。旧碑的消失与塔影在秋日天空中的倒影,既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是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上界雨色乾,凉宫日迟迟。
水文披菡萏,山翠动罘罳。
中有清真子,愔愔步闲墀。
手萦颇黎缕,愿證黄金姿。
旋草阶下生,看心当此时。
旧游经丧乱,道在复何人。
寒草心易折,闲云性常真。
交情别后见,诗句比来新。
向我桃州住,惜君东岭春。
西陵古江口,远见东扬州。
渌水不同泛,春山应独游。
寻僧白岩寺,望月谢家楼。
宿昔心期在,人寰非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