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宴罢洛阳宫,石郎从此归河东。
不念心胆推舅氏,再世俨谓他人翁。
南面中州北面虏,岁输金币割吾土。
阳城一捷讵为功,维翰和亲计罔补。
铁骑长驱入汴来,十万横磨剑锋摧。
禁苑调鹰浑未醒,穷庐啖饭何时回。
可怜一十六州地,三代而还不易治。
屈膝虏廷四百年,铁打此错同儿戏。
将取固舆资寇仇,靖康之难职此由。
嗟呼一寸黄金一寸土,石氏贻谋祸千秋。
千秋宴罢洛阳宫,石郎从此归河东。
不念心胆推舅氏,再世俨谓他人翁。
南面中州北面虏,岁输金币割吾土。
阳城一捷讵为功,维翰和亲计罔补。
铁骑长驱入汴来,十万横磨剑锋摧。
禁苑调鹰浑未醒,穷庐啖饭何时回。
可怜一十六州地,三代而还不易治。
屈膝虏廷四百年,铁打此错同儿戏。
将取固舆资寇仇,靖康之难职此由。
嗟呼一寸黄金一寸土,石氏贻谋祸千秋。
这首诗《石晋》由清代诗人牛焘所作,通过对石晋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刻剖析,展现了石晋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诗中首先描述了石晋在千秋宴后离开洛阳宫,返回河东的情景,暗示其政治地位的变化。接着,诗人指出石晋在处理与舅氏的关系上,未能顾及大局,导致了后世的诸多问题。随后,诗人提到石晋在面对南面的中原政权与北面的少数民族政权时,采取了岁输金币、割让土地的策略,但这些举措并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诗中特别提到了石晋在阳城战役中的胜利,并非真正的功绩,反而和亲政策未能弥补损失。接着,诗人描绘了石晋军队长驱直入汴京的情景,以及朝廷内部的混乱状态,如禁苑中调鹰未醒,穷庐中吃饭何时回归。这反映了石晋统治下的社会动荡与腐败。
诗人进一步指出,石晋在位期间,丢失了十六州的土地,三代之后仍难以治理。石晋的屈膝投降,使得国家在铁蹄下承受了四百年的压迫,这种行为如同儿戏般轻率。最后,诗人感慨道,石晋的决策导致了靖康之难,使得国家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诗中以“一寸黄金一寸土”比喻国家领土的宝贵,强调石晋的决策给后世带来了千秋的祸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石晋在历史上的复杂角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表达了对石晋决策失误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可怜霜月暂相依,莫向衡阳趁逐飞。
同是江南寒夜客,羽毛单薄稻粱微。
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
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
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
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
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
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
喧然公论在,虽滞楚南春。
平居丧乱后,不到洛阳岑。
为历云山问,无辞荆棘深。
北风黄叶下,南浦白头吟。
十载江湖客,茫茫迟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