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
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
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
喧然公论在,虽滞楚南春。
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
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
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
喧然公论在,虽滞楚南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名为《送黄补阙南迁》。诗中表现了对朋友黄补阙被贬官至南方的同情和不舍,以及对于直言不讳之士的肯定和赞扬。
“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认为黄补阙的遭遇并非上天所愿,而是人间的误解导致了他的贬官。这里的“分明”意味着清晰无误,强调黄补阙被贬是一种不公正的对待。
“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 这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黄补阙直言真相、忠诚于君主而不顾及个人安危的品格。诗中的“贪”字有贪婪之意,意味着他过度地渴望向君主进谏,而“开口不防人”则显示了他的直率和不设防备。
“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历史感和无奈。迁客指被贬官的士人,这里诗人感慨地指出,自古以来就有因为直言而遭遇不幸的士人,无论哪个朝代都难以避免这样的现象。
“喧然公论在,虽滞楚南春。” 最后两句则是在说尽管黄补阙被贬至偏远之地,但他的名声和直率的品德依然被人们所称道。即使身处繁华如春天的楚南,他的美名也不会因此而减损。
整首诗通过对黄补阙遭遇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忠诚直言之士的赞赏,以及对不公正命运的无奈感慨。
平生相遇。
算未有、笑语闽山佳处。
旧日文章,如今风味浑如许。
眼前都是蓬莱路。
但莫道、有人曾住。
异时天上,种种风流,待君如故。
此自君家旧物,看九万清风,为君掀举。
举上青云,却忆梅花如旧否。
故人衰病今无绪。
只种得、梅花盈圃。
待君一过山家,共斟露醑。
临溪草草结茆堂,静坐安然一炷香。
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