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贤王后,孔门高第人。
济时成国器,乐道任天真。
特达圭无玷,坚贞竹有筠。
总戎宽得众,市义贵能贫。
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
乞身来阙下,赐告卧漳滨。
荣耀初题剑,清羸已拖绅。
宫星徒列位,隙日不回轮。
自昔追飞侣,今为侍从臣。
素弦哀已绝,青简叹犹新。
未遂挥金乐,空悲撤瑟晨。
凄凉竹林下,无复见清尘。
汉室贤王后,孔门高第人。
济时成国器,乐道任天真。
特达圭无玷,坚贞竹有筠。
总戎宽得众,市义贵能贫。
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
乞身来阙下,赐告卧漳滨。
荣耀初题剑,清羸已拖绅。
宫星徒列位,隙日不回轮。
自昔追飞侣,今为侍从臣。
素弦哀已绝,青简叹犹新。
未遂挥金乐,空悲撤瑟晨。
凄凉竹林下,无复见清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古代贤王和孔门弟子的崇敬之情,以及个人对于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高洁坚贞、乐道任天真的理想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悲凉感慨。
"汉室贤王后,孔门高第人" 一句,开篇便设立了崇高的历史和精神参照系。"济时成国器,乐道任天真" 则表明理想人物不仅能够应对时代需要,而且还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和自由。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象征性的物品(圭、竹)来形容理想中的品格和操守。"总戎宽得众,市义贵能贫" 这两句,强调了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宽厚和公正,以及对贫困的尊重。
"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 表示诗人对于边疆防御的关注以及内心的向往。而 "乞身来阙下,赐告卧漳滨" 则是诗人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恩准,到达理想中的地方。
后面的几句则透露出诗人的荣耀感和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自昔追飞侣,今为侍从臣" 表示了个人命运的转变,从追求理想到现实中的仕途生涯。
最后几句 "素弦哀已绝,青简叹犹新。未遂挥金乐,空悲撤瑟晨。凄凉竹林下,无复见清尘" 则是对音乐和文学创作的失落感,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的孤寂之情。
整首诗通过多重意义的象征和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星聚曾尊德,箕张客避风。
别离双鬓异,邂逅一尊同。
五岭皇华使,扁舟渔钓翁。
江分鸿不到,书札若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