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月六日大风雨纪异》
《六月六日大风雨纪异》全文
明 / 伍瑞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大风起东北,吹雨太萧萧。

故老传遗事,生平见此宵。

群灵纷震荡,万室信飘飖。

此事惊心甚,谁当慰寂寥。

(0)
鉴赏

这首明代伍瑞隆所作的《六月六日大风雨纪异》诗,描绘了六月六日一场突如其来的东北大风雨景象,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与反思。

首句“大风起东北,吹雨太萧萧”,开篇即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形象,勾勒出风雨交加的场景。东北方向的大风,伴随着密集的雨点,形成了一幅凄厉的画面。“吹雨太萧萧”中的“萧萧”一词,不仅形容了雨声的凄凉,也暗示了风雨对大地的侵袭之深。

接着,“故老传遗事,生平见此宵”,诗人通过“故老”的口述,将历史上的类似事件与眼前的风雨相联系,引出了时间的长河与历史的回响。这一句中,“此宵”二字,既指眼前风雨之夜,也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群灵纷震荡,万室信飘飖”,进一步描绘了风雨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影响。风雨的肆虐使得万物动荡不安,无数房屋在狂风暴雨中摇曳,形象地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威严与不可抗拒。

最后,“此事惊心甚,谁当慰寂寥”,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阔而又残酷的自然现象时的感慨。风雨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破坏,更触动了人心深处的恐惧与不安。在这样的时刻,谁能给予心灵以慰藉?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普遍情感状态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力的宏伟与人类生活的脆弱,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伍瑞隆
朝代:明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次韵子瞻留别三首·其二

野人性似修行僧,长愿幽居近林麓。

南迁无计脱簪组,西归谁为栽松竹。

头上白云即飞盖,耳畔清泉当鸣玉。

洛川犹是冠盖林,更愿高飞逐黄鹄。

(0)

句·其十四

售用无非竹,衣裾尽是麻。

(0)

和刘谊留题融州老君岩·其一

神仙遗像出天真,造化胚浑岂易言。

访古寻幽空有意,白头轩冕感君恩。

(0)

温泉

已去开元四百年,此泉犹自响潺潺。

也知不愤当时事,长作悲声恨禄山。

(0)

西方院

欲出西方更少留,云泉都占一岩幽。

劝僧洗净阁前竹,要看南山十里秋。

(0)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六十七理公岩

晋代胡僧理,开山第一人。

欲寻岩下迹,猿鸟送馀春。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