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入户一萧骚,隔岁离群梦倍劳。
江阁卧看枫叶尽,楚天吟过雁声高。
传闻已觉生欢畅,未见那能免郁陶。
料得飞飞鸿雁羽,尽将云汉覆蓬蒿。
秋风入户一萧骚,隔岁离群梦倍劳。
江阁卧看枫叶尽,楚天吟过雁声高。
传闻已觉生欢畅,未见那能免郁陶。
料得飞飞鸿雁羽,尽将云汉覆蓬蒿。
这首《怀远》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描绘秋日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首联“秋风入户一萧骚,隔岁离群梦倍劳”,以秋风入室的萧瑟景象开篇,暗示了季节更迭与时光流逝,同时也映射出诗人与友人相隔一年,难以相聚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这里的“萧骚”不仅指风声,也暗含了内心的波动与忧愁。
颔联“江阁卧看枫叶尽,楚天吟过雁声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独自在江边阁楼中,仰望满目尽是红叶飘零的景象,而远处楚天之上,南归的大雁高鸣而过,这一幕幕自然景象触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回忆与思念。大雁南飞象征着季节的变换,也寓意着友人可能的回归或离别,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复杂。
颈联“传闻已觉生欢畅,未见那能免郁陶”,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消息的期待与喜悦,但又因未能亲眼相见而感到淡淡的忧郁。这里的“传闻”既是对友人消息的期盼,也是对现实与想象之间差距的无奈。
尾联“料得飞飞鸿雁羽,尽将云汉覆蓬蒿”,诗人想象着鸿雁的羽毛能够覆盖广阔的云汉,以此寄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鸿雁的飞行代表着友人的自由与远方,而“云汉覆蓬蒿”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得到安宁与幸福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怀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美好祝愿,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人文关怀与情感抒发。
生事平生非我谋,饥寒长是费君忧。
相如自厌游成倦,曲逆人知老不侯。
尽室经年曾未厌,一官千里去难留。
异时安否如相忆,一问溪头上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