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尤溪县学观大阁》
《尤溪县学观大阁》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令尹弦歌不下堂,叱嗟层观丽扶桑。

朱甍碧瓦临无地,散帙投壶乐未央。

得意溪山供徙倚,忘情鱼鸟共徜徉。

应观物我同根处,剖破藩篱即大方。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朱熹在尤溪县学观大阁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其超脱物外、心系天下的哲学思想。

首联“令尹弦歌不下堂,叱嗟层观丽扶桑”,以“令尹”自比,表示自己虽身居高位,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洁,不被世俗所累。同时,通过“弦歌”这一形象,暗示了他以教化为己任,以音乐和诗歌作为传播知识与道德的工具。而“叱嗟层观丽扶桑”则描绘了观大阁的壮丽景象,仿佛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颔联“朱甍碧瓦临无地,散帙投壶乐未央”,进一步展示了观大阁的建筑特色与朱熹在此的闲适生活。朱红色的屋脊与青绿色的瓦片交相辉映,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而“散帙投壶”则是古人的一种娱乐方式,这里用来形容朱熹在书海中遨游,与友人投壶游戏,享受着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乐趣,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颈联“得意溪山供徙倚,忘情鱼鸟共徜徉”,表达了朱熹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融入。无论是蜿蜒的溪流还是连绵的山峦,都成为了他心灵休憩的场所;而与鱼鸟共舞,更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释放。

尾联“应观物我同根处,剖破藩篱即大方”,则是朱熹哲学思想的深刻体现。他认为万物皆有其根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只有打破人为的界限与隔阂,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与自由。这种观点超越了个体与群体的对立,强调了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内在联系,体现了儒家“仁爱”与“和谐”的核心价值。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朱熹在观大阁的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更蕴含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与思想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挽王中丞·其四

铁马萧萧日色黄,边声杀气满渔阳。

谁知一夜旌竿折,摇落中丞柏上霜。

(0)

寄元美·其一

蓟门城上月婆娑,玉笛谁为出塞歌。

君自客中听不得,秋风吹落小黄河。

(0)

劳别子与·其二

马卿元自汉词宗,天子同时叹不逢。

总为故人邀贵客,故将车马过临邛。

(0)

和荅殿卿冬日招饮田间·其二

白云湖上北风寒,茅屋萧条两鹖冠。

我自能怜华不注,推窗君试雪中看。

(0)

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其三

白云湖上华阳山,那得相看不醉还。

明日蓬蒿三径没,谁怜长史在人间。

(0)

寄茂秦

谁惜虞卿老去贫,平原食客一时新。

怀中白璧如明月,何处还投按剑人。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