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中分白草亭,长松风转度流萤。
微云曼曼一峰起,流水涓涓两涧声。
杰阁危楼看露柱,灵花异草折空瓶。
溪边竹户何人入,夜读金刚般若经。
山月中分白草亭,长松风转度流萤。
微云曼曼一峰起,流水涓涓两涧声。
杰阁危楼看露柱,灵花异草折空瓶。
溪边竹户何人入,夜读金刚般若经。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月夜下的山水静谧之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联“山月中分白草亭,长松风转度流萤”以月光洒在白草亭上,松林中风动萤火虫飞舞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微云曼曼一峰起,流水涓涓两涧声”进一步渲染了山间云雾缭绕、水流潺潺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宁静的自然之中。
“杰阁危楼看露柱,灵花异草折空瓶”两句则转向对建筑和植物的描写,通过观察露柱和折取灵花异草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最后,“溪边竹户何人入,夜读金刚般若经”以一个隐士夜读佛经的情景收尾,既体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之感,也暗示了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初秋月夜下的山水画卷,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八十逢重五,又过一年关。
脊梁竖起犹可,脩竹报平安。
现在休轻放过,来著必须赶上,往者莫追还。
聆善仍牢记,差胜老师丹。诗言志,书记事,接遗残。
存诚善世吾分,邪思所当闲。
老矣头还未白,留住少年丛里,共历岁时寒。
解听心弦响,流水复高山。
我生不愿六国印,但愿耕种二顷田。
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
却愁为农亦良苦,近岁征役相烦煎。
养蚕唯堪了官税,卖犊未足输米钱。
虬须县吏叩门户,邻犬夜吠频惊眠。
雨中投泥东凿堑,冰上渡水西防边。
几家逃亡闭白屋,荒村古木空寒烟。
君独胡为有此乐,无乃地迩秦溪仙。
门前流水野桥断,不过车马唯通船。
秧风初凉近芒种,戴胜晓鸣桑头颠。
短衣行陇自课作,儿子馌后妻耘前。
白头虽复劳四体,若比我辈宁非贤。
旅游三十不称意,年登未具粥与灊。
便投笔砚把耒耜,从子共赋《豳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