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根千尺倚苍旻,苔藓斓斑锦裹新。
使节南来能掉舌,赵佗百拜远称臣。
千年伟绩传编简,一片残碑卧棘榛。
过客临风遥致敬,匆匆不及荐秋蘋。
云根千尺倚苍旻,苔藓斓斑锦裹新。
使节南来能掉舌,赵佗百拜远称臣。
千年伟绩传编简,一片残碑卧棘榛。
过客临风遥致敬,匆匆不及荐秋蘋。
这首诗描绘了陆大夫祠的壮丽景象与历史的厚重感。首句“云根千尺倚苍旻”,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祠堂所处之地的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苔藓斑斓锦裹新”一句,通过比喻将苔藓的色彩比作锦缎,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祠堂历经岁月洗礼后依然焕发着光彩。
“使节南来能掉舌,赵佗百拜远称臣”两句,借历史典故,赞扬了陆大夫的外交才能和深远影响,使得南来的使者都能言善辩,甚至远在南方的赵佗也对其表示敬仰,甘愿称臣。这种对人物功绩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千年伟绩传编简,一片残碑卧棘榛”则进一步强调了陆大夫的功绩之伟大,即使历经千年,其事迹仍被记载于史册之中;而“一片残碑卧棘榛”则以残破的碑文和杂草丛生的环境,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陆大夫祠的久远历史。
最后,“过客临风遥致敬,匆匆不及荐秋蘋”表达了对陆大夫的敬仰之情。即使匆匆过客,也能感受到祠堂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的深沉,他们面对此景,只能遥遥致意,却来不及献上秋蘋这样的祭品,这既是对陆大夫的尊敬,也是对祠堂所在之地庄严肃穆气氛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陆大夫祠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传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先皇神武真无敌,黄屋亲行度沙迹。
彊梁骄虏合天诛,为一妇人亡一国。
天生丽质果何意,饮酪餐膻姿独异。
教坊乐府那曾闻,挑拨随心成绝艺。
殊俗由来好色同,几邀专宠几兴戎。
胡歌才听檀槽响,祸水旋教毳幕空。
索伦铁骑追风急,弃甲如山夜还袭。
翔雁传将捷奏来,明驼载得红妆入。
理藩院里秋槐阴,作乐犹能操土音。
至今此曲传中国,想见凄凉断绝心。
鲲弦历乱哀无主,蕃语侏离泪如雨。
诏下金鸡许放回,始知圣德高千古。
君不见小白旗边诛惑商,楚释夏姬仍不祥。
何如今日赤陵姐,得抱琵琶归故乡。
东汉尚名节,矫枉或过之。
吾观晋王祥,其行何足师。
寒冰岂容卧,陟负非其时。
不见姜诗妻,诚感天自遗。
惟孝本庸行,夫岂事诡奇。
良由心好名,姑作不情为。
不然临深戒,在彼非不知。
守身义孰大,出处偏多疵。
扬雄莽大夫,著书拟《论语》。
韩偓拒朱温,诗丽若好女。
两人使不仕,美恶何由著。
必谓佻达流,名教非所与。
定论及盖棺,品节悬几许。
孰为旋风蓬,孰作中流柱。
圣哲固知人,弗由言貌取。
奈何后世士,凭文以荐举。
举家惬清尚,扁舟意如此。
明月秋复春,沧波一千里。
来往随云涛,凉风片帆驶。
借问何卜居,詹尹未容拟。
逦迤南北山,天转翠屏里。
相逢尽渔钓,琴樽答烟水。
自言河决流,频年罢于耜。
漂摇尽室行,浪迹靡乌止。
射阳田边宅,绿树今已矣。
披图怀伊人,宛然蒹葭涘。
雁晚长不归,洄溯傥有以。
谁歌沧浪清,涩缨劝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