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登山径石横斜,一路霜华冷月华。
亭忆瀛洲挥彩笔,车行瀚海等浮槎。
五更晓漏羌人笛,四野边声蔡女笳。
多少情怀谁与证,冲寒应负上林花。
登登山径石横斜,一路霜华冷月华。
亭忆瀛洲挥彩笔,车行瀚海等浮槎。
五更晓漏羌人笛,四野边声蔡女笳。
多少情怀谁与证,冲寒应负上林花。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高所见的景象,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思绪和情感。首句"登登山径石横斜",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路上石头错落,道路曲折的画面,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一路霜华冷月华"进一步强调了秋夜的清凉和寂静,月光洒在霜华之上,增添了凄冷的意象。
诗人联想到古代仙人瀛洲的传说,想象自己在亭中挥舞彩笔,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亭忆瀛洲挥彩笔"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诗意。接下来,"车行瀚海等浮槎"则借用车行沙漠比喻长途跋涉,期待能如神话中的木筏般找到归宿或探索未知。
"五更晓漏羌人笛,四野边声蔡女笳"通过描绘边疆的特色音乐,展现了广阔的地域风情,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边疆安定的关心。最后一句"多少情怀谁与证,冲寒应负上林花"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无人理解,只能独自承受,而他却怀揣着希望,如同寒冬中仍要欣赏上林的花朵,坚韧而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日登高为背景,融合了历史典故、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