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丘壑,溯钟陵法乳,冬心高足。
旧论桐阴神品重,看取溪藤尺幅。
聒耳松声,荡胸云影,绀宇层霄矗。
鲸铿数杵,有时飞度林麓。
遥忆僧课花天,烟岚渲染,宝谛参金粟。
鬼趣昔闻工谲幻,仙境更无尘俗。
香积禅心,寒山客梦,入画谁能读。
三台妙迹,碧琳合付装轴。
眼前丘壑,溯钟陵法乳,冬心高足。
旧论桐阴神品重,看取溪藤尺幅。
聒耳松声,荡胸云影,绀宇层霄矗。
鲸铿数杵,有时飞度林麓。
遥忆僧课花天,烟岚渲染,宝谛参金粟。
鬼趣昔闻工谲幻,仙境更无尘俗。
香积禅心,寒山客梦,入画谁能读。
三台妙迹,碧琳合付装轴。
此诗由清末词人况周颐所作,题为《百字令·题罗聘古寺鸣钟画轴诗堂》。诗中描绘了一幅古寺鸣钟、松声云影、幽静深远的画面,充满了禅意与超脱之感。
首句“眼前丘壑,溯钟陵法乳,冬心高足”,以丘壑起笔,引出古寺的庄严与历史的沉淀,仿佛追溯至钟陵法乳,冬心高足,暗示了古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高雅境界。
接着,“旧论桐阴神品重,看取溪藤尺幅”两句,通过桐阴的神品地位和溪藤尺幅的描绘,展现了古寺壁画的珍贵与艺术价值,同时也暗示了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推崇。
“聒耳松声,荡胸云影,绀宇层霄矗”三句,以松声、云影、绀宇层层叠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古寺之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鲸铿数杵,有时飞度林麓”两句,通过鲸铿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古寺的神秘与庄严,同时“飞度林麓”则赋予画面以动态美,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遥忆僧课花天,烟岚渲染,宝谛参金粟”四句,将视线拉远,回忆僧侣在花天授课的情景,烟岚渲染的背景,以及宝谛参金粟的细节,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也表达了对僧侣智慧与修行的敬仰。
“鬼趣昔闻工谲幻,仙境更无尘俗”两句,对比鬼趣的谲幻与仙境的纯净,强调了古寺作为避世仙境的独特魅力,远离尘嚣,充满灵性。
“香积禅心,寒山客梦,入画谁能读”三句,将古寺的香积、禅心、寒山客梦融入画中,表达了对古寺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这种精神追求的向往。
最后,“三台妙迹,碧琳合付装轴”两句,总结全诗,以三台妙迹的描绘,以及碧琳合付装轴的安排,既是对古寺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后人传承与欣赏的期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古寺的壮丽画卷,融合了自然景观、宗教文化、艺术审美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古寺独特魅力的深刻理解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