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元上人游仰山归泐潭》
《送元上人游仰山归泐潭》全文
宋 / 王庭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两刹崚嶒隐翠岑,却担拄杖出烟林。

来时饱吃东禅饭,归去泥添古佛金。

绝岭松篁青玉瘦,上方渔鼓白云深。

是中不可著言句,且听半山鸾凤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元上人在游览仰山后返回泐潭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首联“两刹崚嶒隐翠岑,却担拄杖出烟林”,以峻峭的山峰和葱郁的树林为背景,描绘了僧人离开寺庙,踏入自然之中的情景。这两句不仅勾勒出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颔联“来时饱吃东禅饭,归去泥添古佛金”,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僧人外出与归来的不同状态。外出时,他饱餐一顿,享受着寺庙的宁静与祥和;归来时,他或许带上了泥土,象征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同时也可能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丰富。

颈联“绝岭松篁青玉瘦,上方渔鼓白云深”,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色。绝岭之上,松树与竹子如同青玉般挺拔,显示出自然界的坚韧与美丽。而上方的渔鼓声与白云的深邃,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仿佛引导着读者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尾联“是中不可著言句,且听半山鸾凤音”,点明了诗人对僧人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在这样的自然美景之中,言语似乎变得苍白无力,唯有倾听鸾凤的鸣叫,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和谐与美好。这不仅是对僧人精神境界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与心灵之间和谐关系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王庭圭
朝代:宋

(1080—1172)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号卢溪。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为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等,谪新州,庭圭独以诗送行。绍兴十九年,坐讪谤编管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即位,除国子监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阁。博学兼通,工诗,尤精于《易》。有《卢溪集》、《易解》、《沧海遗珠》等。
猜你喜欢

和陶杂诗六首·其二

薄宦难展拓,乞身须未老。

素质离染肆,皓皓自堪保。

扳援青云驾,此心如火燥。

匋颜向东市,悔不臂鹰早。

梧桐生夕阴,白月在怀抱。

休嗤应世拙,用以存吾道。

(0)

游宝石山有怀旧游诸友·其十

嗟彼牛山游,胡为泪如霰。

(0)

咏钱五首·其二

匾匾团团铜作胎,能贫能富亦神哉。

有堪使鬼原非谬,无任呼兄亦不来。

总尔苞苴莫漫臭,终然扑满要遭搥。

寒儒也办生涯地,四壁春苔绿万枚。

(0)

杂谣四首·其三

狐彭彭,兔逐逐,反顾奔以北。弯弓来,弯弓来。

(0)

独立

独立溪烟絮帽斜,行人停路问三叉。

儿童树底烧残叶,估客河中问酒家。

日暮啄饥喧野雀,天寒争宿集荒鸦。

官桥寂寞梅花发,愁见南枝又岁华。

(0)

己卯春日偶作韩致光体

亡羊何日返初岐,失马由来未用悲。

灵药不消心底火,世情犹恶梦中棋。

三年紫陌长虚屐,一纽铜章只碍诗。

好景好将閒领取,淡烟明月两参差。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