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溪烟絮帽斜,行人停路问三叉。
儿童树底烧残叶,估客河中问酒家。
日暮啄饥喧野雀,天寒争宿集荒鸦。
官桥寂寞梅花发,愁见南枝又岁华。
独立溪烟絮帽斜,行人停路问三叉。
儿童树底烧残叶,估客河中问酒家。
日暮啄饥喧野雀,天寒争宿集荒鸦。
官桥寂寞梅花发,愁见南枝又岁华。
这首明代诗人徐祯卿的《独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乡村景象。首句“独立溪烟絮帽斜”,以人物独自站立在溪边,身披轻絮般的帽子,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在黄昏时分的孤独身影,背景则是袅袅上升的炊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第二句“行人停路问三叉”,通过行人的驻足询问路径,暗示了道路的交叉口,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增添了生活的烟火气息。接下来的两句“儿童树底烧残叶,估客河中问酒家”,进一步描绘了乡间孩童在树下焚烧落叶的天真游戏,以及商贩在河边寻找酒馆的情景,展现出乡村日常的生动画面。
“日暮啄饥喧野雀,天寒争宿集荒鸦”写的是傍晚时分,野雀因饥饿而嘈杂,乌鸦则因寒冷而聚集在荒废的树上,这些细节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态变化,也寓含着时光流转的感慨。
最后,“官桥寂寞梅花发,愁见南枝又岁华”,诗人站在官桥上,看到梅花独自开放,南枝又迎来了新的一年,不禁生出岁月如流、时光易逝的愁绪。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场景,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孤寂。
愁人更堪秋日,长似岁难度。
相携去、晼晚登高,高极正犯愁处。
常是恨、古人无计,看今人痴绝如许。
但东篱半醉,残灯自修菊谱。归去来兮,怨调又苦。
有寒螀余赋。湖山外、风笛阑干,胡床夜月谁据。
恨当时、青云跌宕,天路断、险艰如许。
便桥边,卖镜重圆,断肠无数。
是谁玉斧,惊堕团团,失上界楼宇。
甚天误、婵娟余误。悔却初念,不合梦他,霓裳楚楚。
而今安在,枫林关塞,回头忆著神仙处,漫断魂飞过湖江去。
时时说与,地上群儿,青琐瑶台,阆风悬圃。
琵琶往往,凭鞍劝酒,千载能胡语。
叹自古、宫花薄命,汉月无情,战地难青,故人成土。
江南憔悴,荒村流落,伤心自失梨园部,渺空江、泪隔芦花雨。
相逢司马风流,湿尽青衫,欲归无路。
《莺啼序·其三赵宜可以余讥其韵,苦心改为之,复和之》【宋·刘辰翁】愁人更堪秋日,长似岁难度。相携去、晼晚登高,高极正犯愁处。常是恨、古人无计,看今人痴绝如许。但东篱半醉,残灯自修菊谱。归去来兮,怨调又苦。有寒螀余赋。湖山外、风笛阑干,胡床夜月谁据。恨当时、青云跌宕,天路断、险艰如许。便桥边,卖镜重圆,断肠无数。是谁玉斧,惊堕团团,失上界楼宇。甚天误、婵娟余误。悔却初念,不合梦他,霓裳楚楚。而今安在,枫林关塞,回头忆著神仙处,漫断魂飞过湖江去。时时说与,地上群儿,青琐瑶台,阆风悬圃。琵琶往往,凭鞍劝酒,千载能胡语。叹自古、宫花薄命,汉月无情,战地难青,故人成土。江南憔悴,荒村流落,伤心自失梨园部,渺空江、泪隔芦花雨。相逢司马风流,湿尽青衫,欲归无路。
https://shici.929r.com/shici/Y3WWyiVn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