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彩笼尘,金吾掠路。
海风吹断楼台雾,无人知是上元时,一夜月明无著处。
早是禁烟,朝来冻雨。东风自放银花树。
雪晴须有踏青时,不成也待明年去。
璧彩笼尘,金吾掠路。
海风吹断楼台雾,无人知是上元时,一夜月明无著处。
早是禁烟,朝来冻雨。东风自放银花树。
雪晴须有踏青时,不成也待明年去。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刘辰翁所作,名为《踏莎行·其二》。诗中描绘的是上元节的月夜景象,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此刻天空明净,月光洒满大地,却因无人燃灯而显得格外清冷。
璧彩笼尘,金吾掠路。这两句描绘的是夜色中街道的宁静与华丽,璧彩指的可能是月色照耀下的宫阙或建筑,而“金吾”则是古代皇家侍卫的称呼,这里用以形容夜巡的队伍。掠路即清扫道路,以示警戒和尊贵。
海风吹断楼台雾,语气轻盈,描绘了大自然与人间建筑之间的对比。海风象征着自由而广阔,它轻易地将楼台上的迷雾(或云雾)吹散,显示出月光下的清晰。
无人知是上元时,一夜月明无著处。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在这特别的节日里,发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孤独。因为没有人为节日点灯,所以除了诗人外,似乎没人知道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夜晚。
早是禁烟,朝来冻雨。这两句表现了季节的转换和天气的变化。禁烟可能指的是春节前后烧香祭祀的习俗,而“早”字则表示这个时期已经到来。朝来冻雨,则是描述清晨降临的冷雨,预示着春意渐浓。
东风自放银花树。这句诗通过对东风和银花树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发的景象。东风在中国文化中往往象征春天的到来,而“银花”则可能是指樱桃或梨花,在月色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泽。
雪晴须有踏青时,表达了诗人对春日踏青(即踏青草)的渴望。雪晴,即雨后天晴的景象,是踏青的最佳时刻。这句诗也暗示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不成也待明年去。这句话则流露出一种淡定的情感态度。如果今年未能实现踏青的愿望,那么就等到来年再做尝试。这里体现出了诗人对于时光和自然规律的顺应与接受。
封侯无骨登淩烟,食肉无相当万钱。
君看檐下偃蹇者,如何头上著貂蝉。
雅宜置之一丘壑,了此三生梅竹缘。
云岩霜落月照水,有美玉树临风前。
影窥疏棂香破梦,隐几维摩起幽禅。
杖藜徐步绕千匝,一笑与花俱欲仙。
呼童秉烛进诗具,折香来荐冰壶泉。
少陵此兴隔千岁,顾我素好亦同然。
但觉搜肠乏妙语,也拟著句开云笺。
床头盎盎春有味,案上泠泠风入弦。
人生适意政须尔,何用底死浮名牵。
是图落笔有妙解,先事立意非徒传。
草堂之赀吾办久,不学杜老长乞怜。
甫里下田傥逢年,便判百斛买江天。
瑞霭秋空,银河里、非烟非雾。
应想是、岳钟神秀,再生尹傅。
昨夜五云随梦入,今朝万象朝元去。
正六星、炳炳耀文昌,循初度。五马贵,多文富。
人品异,心朝古。似冰清瑶水,玉森元圃。
天子方将循异政,灵孙又合为霖雨。
问汾阳、几考在中书,从今数。
刘公复晋祚,功成萌异志。
网罗欲用才,剪除不附己。
荆州乃巨镇,肯容司马氏。
家儿特小过,亲驾勤问罪。
延之乃其客,折柬谓可致。
善乎为辞令,伐君啖人利。
誓与臧洪俱,身殒游九地。
启缄示僚佐,事人固当尔。
背主以从雠,自昔滔滔是。
傥使阅此书,虽死有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