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静对碧巉岏,与客歌骚夜未阑。
客去灯寒眠不稳,心随明月在阑干。
山房静对碧巉岏,与客歌骚夜未阑。
客去灯寒眠不稳,心随明月在阑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诗人坐在山中房子里,与客人一起唱歌,享受着夜深人静的美好时光。"碧巉岏"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溪流和峻险的岩石,这里的意境是山谷间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中的"客去灯寒眠不稳"表达了在客人离开后,诗人的心情变得不安,无法入睡。这不仅因为夜晚的寂寞,还有可能是对白天交谈中话题的回味,或是对友人的思念。灯光所带来的温暖和安全感也随着客人的离去而减弱了。
最后一句"心随明月在阑干"则描绘了诗人心境的进一步扩展。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清澈的月光中,想象自己与那无边际的自然界相连。月亮不仅是夜晚的一盏灯,更成为连接内心世界和外在宇宙的桥梁。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宁静、人去寂寞以及月光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
独鹤来有年,置彼三径曲。
挈至此靖庐,幽绝山林屋。
戛然发长唳,清亮振虚谷。
炳炳千岁丹,不受乌兔促。
乘之虽有轩,颇窘筋骸束。
寥廓万里心,夫岂在食粟。
一举穷紫清,真境可洞瞩。
奈何剪其翅,殆类骥絷足。
然虽啄抱恩,变化乃迅速。
昂昂禽中仙,未数昆明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