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蛰藏身来者伸,不妨抱道且安贫。
昼眠经笥誇群弟,夜拥绨袍忆故人。
富贵未来招鬼笑,文章太好恐天嗔。
安排礼乐三千字,寓目他年许得臣。
龙蛰藏身来者伸,不妨抱道且安贫。
昼眠经笥誇群弟,夜拥绨袍忆故人。
富贵未来招鬼笑,文章太好恐天嗔。
安排礼乐三千字,寓目他年许得臣。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迈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
“龙蛰藏身来者伸,不妨抱道且安贫。”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像蛰伏的龙一样隐藏自己的才能,只为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坚守道德,不惧怕贫穷。
“昼眠经笥誇群弟,夜拥绨袍忆故人。” 昼间睡在书箱旁边,与众兄弟(或指同僚、朋友)相互夸耀;夜晚裹着细软的被子,思念远方的旧友。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往昔情谊的怀念。
“富贵未来招鬼笑,文章太好恐天嗔。” 未来的富贵并不能吸引我,因为那只会招来鬼魂的嘲笑;而自己的文学作品若是太过出色,也害怕可能触怒天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谦逊和敬畏。
“安排礼乐三千字,寓目他年许得臣。” 安排好三千字的礼仪音乐,这是为了将来某年的愿望——希望能成为一个得到认可的臣子。这两句透露了诗人虽隐逸,但内心仍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文学创作的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逸与功名,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道德坚守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
大风卷地沙尘昏,十日不得一出门。
眼中俗子浩于海,思欲一见云中君。
云中之君玉为节,廌冠峨峨照晴雪。
振衣惊落琪树花,片片人间作明月。
有时霹雳生风雷,松声晓落青崔嵬。
众芳收雨作春色,瑶草绿遍三蓬莱。
有时笔端吐光怪,干将生花玉龙蜕。
广寒天上闻步虚,万壑千崖起秋籁。
嗟余困学无所成,仙家幸识黄麒麟。
愿从辋川觅诗法,白鸥飞入南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