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寒云望不真,不成峰影不鱼鳞。
故山岂是无心出,尚有登台载笔人。
天际寒云望不真,不成峰影不鱼鳞。
故山岂是无心出,尚有登台载笔人。
这首诗描绘了寒云在天际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彩的形态与层次感。首句“天际寒云望不真”,点明了云彩在远处显得模糊不清的状态,营造了一种朦胧的美感。接着,“不成峰影不鱼鳞”两句,进一步描写了云彩的形状,既非山峰之形,也非鱼鳞之状,表现了云彩变幻莫测的特质。
后两句“故山岂是无心出,尚有登台载笔人”,则转而抒发了对自然景观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说,山峦之所以能够云雾缭绕,并非出于无心,而是因为有那些登高赋诗的人,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和生命。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了对文人墨客借景抒情行为的肯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寒云的景象,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彤门九重远万里,四海平康此中起。
六月七月杂暑雨,街泥才乾行沮洳。
送君都门东,堂堂仪貌清且雄。
手持绣斧骑花骢,丈夫意气凌紫虹。
飞帆南指青冥度,石城微茫绕烟雾。
明月娟娟淮水楼,晴霞苒苒钟山树。
玄武湖边揽苍翠,北睇皇居想安寐。
何以献之缄皂囊,一日三发迅鸟翔。
君能言,君理尽。
君言安得皆流行,一日三发翔鸟迅。
酌君玉壶之美酒,赠以锦橐之琼琴。
清尘弱水自此隔,天涯日望瑶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