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怜秋色好,高阁坐新寒。
竹韵风前听,花容两后看。
采毫跻月窟,视草上金銮。
谁是同吟者,披图倚玉阑。
生怜秋色好,高阁坐新寒。
竹韵风前听,花容两后看。
采毫跻月窟,视草上金銮。
谁是同吟者,披图倚玉阑。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题尽》描绘了秋天的美好景色和诗人的闲适心境。首句“生怜秋色好”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一个“怜”字流露出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深深眷恋。接下来,“高阁坐新寒”写诗人坐在高楼上,感受到初秋微凉的气息,营造出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竹韵风前听,花容两后看”通过听竹子在风中的摇曳声和欣赏前后左右的花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享受。诗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动态的秋景画卷中,既有听觉的享受,又有视觉的愉悦。
“采毫跻月窟,视草上金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诗人提笔写作时的豪情壮志,仿佛登上了月亮般的仙境,将书写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行为。“视草上金銮”中的“金銮”可能指的是宫殿的金色装饰,象征着诗人的文字如同金子般珍贵。
最后两句“谁是同吟者,披图倚玉阑”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吟咏之情,他渴望有知音共享这美好的秋意和创作的喜悦,倚靠在雕饰精美的栏杆旁,期待着与人一同欣赏这幅秋日画卷。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