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阳门前三月初,家家杨柳绿藏乌。
欢似白花飘荡去,忍能弃掷博山炉。
宣阳门前三月初,家家杨柳绿藏乌。
欢似白花飘荡去,忍能弃掷博山炉。
这是一句极富意象和情感的诗句,出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之手。首先,从“宣阳门前三月初”可以想见春天早晨的景致,宣阳门在古都洛阳城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门。而三月初正是柳树发芽,新绿初生的时节,家家户户的杨柳似乎与人们共享这份生机。
紧接着,“家家杨柳绿藏乌”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成群结队的乌鸦在郁郁葱葱的柳树间穿梭,仿佛在这春意盎然中寻找它们自己的世界。这里的“绿藏乌”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透露出诗人对平和安宁生活的一种向往。
然后,“欢似白花飘荡去”中的“欢”字表达了一种无声的喜悦,这里所指的“白花”很可能是柳絮,它们随风飘落,仿佛在空中跳舞一般。这一幕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快乐和放松。
最后,“忍能弃掷博山炉”则显得有些矛盾与无奈。博山炉是一种古代取暖的设备,到了三月初,气温逐渐回暖,但夜晚仍有凉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夏日炎热的不舍,以及对寒冷冬日的怀念。在这里,司马光用“忍能弃掷”四字,流露出一种对季节更迭、万物更新的无常感慨。
总体而言,这句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景象的欣赏,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带来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