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行雨岁在子,皇天之命实勤止。
泓湫水暖嗜欲饱,七龙嬉戏两龙睡。
卷藏密云空自膏,畜聚甘雨不肯施。
旱魃妖狂作民虐,风伯暴怒兴日炽。
诉号仰天天不闻,九州之禾皆乾瘁。
嗟呼龙职职行雨,失职不雨民胡恃。
驱虞义兽心实仁,不忍斯民不食死。
向龙慢骂数龙罪,龙不能答满面耻。
偷向上帝谗驺虞,驺虞得罪龙窃喜。
欲知龙与驺虞分,仁与不仁而已矣。
九龙行雨岁在子,皇天之命实勤止。
泓湫水暖嗜欲饱,七龙嬉戏两龙睡。
卷藏密云空自膏,畜聚甘雨不肯施。
旱魃妖狂作民虐,风伯暴怒兴日炽。
诉号仰天天不闻,九州之禾皆乾瘁。
嗟呼龙职职行雨,失职不雨民胡恃。
驱虞义兽心实仁,不忍斯民不食死。
向龙慢骂数龙罪,龙不能答满面耻。
偷向上帝谗驺虞,驺虞得罪龙窃喜。
欲知龙与驺虞分,仁与不仁而已矣。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久旱之后期待降雨的情景,通过对比龙和驺虞的角色,反映了人间对于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冀望。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吉祥以及控制天气的能力,而驺虞则是古代神话中的掌管风雨的小官。在这首诗中,九龙负责带来雨水,但它们却嬉戏或沉睡,不肯施展职责。反观驺虞,则因作乱而被上帝责罚。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自然灾害的无力感,以及期待天气得到缓解以拯救受苦的人民。同时也隐含着对掌权者失职的批评,指出他们如同驺虞一般,不仁且不被天道所容。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现象人格化,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干旱与雨水的渴望,以及对权力者的期盼与失望。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诗人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