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身犹厦屋,下栋乃上宇。
一旦贺燕雀,千关庇风雨。
轮奂易翚飞,难致础上柱。
桓楹一以植,次第万厥户。
尼父早志学,更加岁十五。
生知幼至壮,始以此自许。
父师宿培壅,忍作籧篨俯。
贞固躯峙干,幸不夷左股。
立斯以行斯,万里在接武。
务本果焉赖,肠书饱撑拄。
是身犹厦屋,下栋乃上宇。
一旦贺燕雀,千关庇风雨。
轮奂易翚飞,难致础上柱。
桓楹一以植,次第万厥户。
尼父早志学,更加岁十五。
生知幼至壮,始以此自许。
父师宿培壅,忍作籧篨俯。
贞固躯峙干,幸不夷左股。
立斯以行斯,万里在接武。
务本果焉赖,肠书饱撑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赵循老人精心布置书房的情景。开篇“是身犹厦屋,下栋乃上宇”形象地将书房比作坚固的建筑,通过对构造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主人对于知识和修养的重视与追求。
接着,“一旦贺燕雀,千关庇风雨”则表明这不仅是一个避风避雨的地方,更是一处收藏珍贵书籍、保护学术思想之所。诗人通过“轮奂易翚飞,难致础上柱”这一比喻,强调了建设这样一个精神庇护所的艰辛和不易。
“桓楹一以植,次第万厥户”则描绘出书房内外的层次感和气势,显示出主人对于学问的深远布局和宏大规划。诗人通过“尼父早志学,更加岁十五”及“生知幼至壮,始以此自许”两句,表达了赵循老人自小立志、终身不渝的求学之心。
在“父师宿培壅,忍作籧篨俯”中,诗人赞扬了赵循老人对学术传承的尊重和谦卑态度,而“贞固躯峙干,幸不夷左股”则是对其坚守学问、不受外界诱惑的肯定。
最后,“立斯以行斯,万里在接武”及“务本果焉赖,肠书饱撑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赵循老人学术之路的推崇和对其学问深度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身对于学问追求的坚持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结构、主人学术志向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的学者形象和对知识追求的崇高敬意。
野寺荒灯,听飒飒、秋风惊乍。
想儒将、风流洒落,戎机整暇。
异世同符伊并吕,齐声合拟骚和雅。
待评论、三代下人材,我三也。同赤手,支倾厦。
军声震,撼屋瓦。痛衰朝耻恨,一般难洒。
无命关张纷去已,并时浚桧何为者。
对崇祠、古墨想英姿,泪倾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