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桥南畔,朱邸无人管。
舞榭歌楼全不辨,好个秋千庭院。
碧廊一带栏回,沿流树转山开。
听罢江南蛙鼓,蘋风满袖归来。
河桥南畔,朱邸无人管。
舞榭歌楼全不辨,好个秋千庭院。
碧廊一带栏回,沿流树转山开。
听罢江南蛙鼓,蘋风满袖归来。
这首《清平乐五首(其二)》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庭院的静谧景象。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氛围。
首句“河桥南畔,朱邸无人管”以河桥为背景,朱红的府邸却显得空旷无人,暗示着一种荒凉或疏离感。接着,“舞榭歌楼全不辨”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连往日繁华的楼台歌榭都已消失无踪,只剩下一片荒芜。
“好个秋千庭院”一语转折,看似对前文的反讽,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在这样的秋千庭院中,即便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也自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宁静之美。
“碧廊一带栏回,沿流树转山开”描绘了一条碧绿的长廊环绕着庭院,水流潺潺,树木随着水流缓缓转动,远处的山峦逐渐展开,构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最后,“听罢江南蛙鼓,蘋风满袖归来”一句,以江南的蛙鸣声作为背景音乐,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让人心情愉悦。随着微风拂过,蘋草的香气弥漫开来,诗人似乎在享受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刻后,带着满足的心情归家。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往繁华的反思与感慨。
南人喜乘舟,鞍马非所便。
自我离京师,陆行苦迍邅。
长驱竟终日,黄尘暗幽燕。
平原莽千里,四顾无人烟。
况兹冬欲暮,寒风正凄然。
霜严裂肌肤,指直不得拳。
仆夫亟告劳,长跪向我前。
下马语仆夫,穷涂须勉旃。
丈夫岂儿女,壮志恒在边。
微劳讵足惜,去矣行策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