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邑不改井,泠泠无古今。
原泉何方来,或是泰山岑。
仰之既弥高,仰之亦弥深。
屡空其庶而,澹然助斋心。
仲尼饭蔬饮,应与共酌斟。
禹稷忧饥溺,易地同所任。
至味无异旨,乐哉此中寻。
改邑不改井,泠泠无古今。
原泉何方来,或是泰山岑。
仰之既弥高,仰之亦弥深。
屡空其庶而,澹然助斋心。
仲尼饭蔬饮,应与共酌斟。
禹稷忧饥溺,易地同所任。
至味无异旨,乐哉此中寻。
这首诗《陋巷井》由明代诗人吴本泰创作,通过描绘井水的永恒与变迁,以及孔子、大禹和后稷等古代圣贤的高尚情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简朴、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
首句“改邑不改井,泠泠无古今”,以井水的恒定不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但某些本质的东西却能超越时空,保持永恒。接着,“原泉何方来,或是泰山岑”一句,将井水的源头追溯到遥远的山川之中,暗示了自然界的伟大与神秘。
“仰之既弥高,仰之亦弥深”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井水的高度与深度比作人生的追求与探索,无论目标多么高远,都值得我们不断追寻。接下来,“屡空其庶而,澹然助斋心”则表达了在物质匮乏的生活中,心灵的满足与宁静更为重要,淡泊名利的心态能够带来内心的平和。
“仲尼饭蔬饮,应与共酌斟”引用孔子的事迹,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即使在简朴的生活条件下,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最后,“禹稷忧饥溺,易地同所任”提到大禹和后稷为民众解决饥荒与洪水问题的努力,体现了古代圣贤的无私奉献精神。
“至味无异旨,乐哉此中寻”总结全诗,指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而非物质的享受。整首诗通过对井水的描写,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
天上归来别有春,渊明松菊季鹰莼。
孔门华胄三千列,圣代名卿第一人。
谊行远增乡国重,清风宁虑子孙贫。
卜邻记我当年事,话旧何时笑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