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样梦初醒,半穟灯花瘦不青。
索性起吹灯炉落,愔愔,绿映虚?屋角星。
病骨忒伶俜,一摺吟魂熨绣衾。
窗外又听疏雨过,泠泠,声满风前九子铃。
水样梦初醒,半穟灯花瘦不青。
索性起吹灯炉落,愔愔,绿映虚?屋角星。
病骨忒伶俜,一摺吟魂熨绣衾。
窗外又听疏雨过,泠泠,声满风前九子铃。
这首《南乡子》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夜晚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画面。
首句“水样梦初醒”,仿佛从一场如水般清澈的梦境中缓缓醒来,暗示了主人公经历了某种情感或思绪的洗礼。接着,“半穟灯花瘦不青”一句,通过描绘灯花的形态,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隐喻了情感的消逝与内心的空洞。
“索性起吹灯炉落,愔愔,绿映虚?屋角星。”这里,诗人选择在夜深人静之时,起身吹熄灯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绿光映照在屋角的星星上,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
“病骨忒伶俜,一摺吟魂熨绣衾。”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病体虚弱,但诗人的灵魂却依然在吟唱,试图用文字温暖被疾病侵袭的心灵。绣衾,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舒适,但在病痛面前显得无力。
最后,“窗外又听疏雨过,泠泠,声满风前九子铃。”窗外的疏雨,泠泠作响,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与风中的九子铃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哀而不伤的乐章。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美好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南乡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与孤独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自然与美的独特感知,充满了深情与哲思。
潞河曲港通渔溪,溪边钓艇春烟迷。
晓来拂柳行两岸,绿阴浓处莺声啼。
得鱼不须上城市,沽酒且向篷窗里。
一声欸乃下沧浪,月上疏林回船尾。
又过松堂索煮茶,依然此日醉君家。
百年几度三春柳,两屐何堪双鬓华。
旧雨不来窗外雁,东风无恙砌前花。
更期明岁今朝约,竹径传杯兴倍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