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有尊者,秀出于稻麻。
遍参居第一,诸佛素所嗟。
锡声来赤县,被祴垂青霞。
流出一切妙,普见大千沙。
我法果无在,昧者兹有涯。
是凡方是圣,归正即归邪。
妄怀万缘息,举意千里差。
有客谢病免,清辞春月赊。
静眠金粟室,厌坐马融纱。
观化哂罨勒,自呼嗤镆铘。
瞻言世外友,相期心不遐。
挥斤郢匠室,流水子期家。
披云示驶月,拂果去空花。
师叹未曾有,君对无以加。
清襟互默遣,所得非齿牙。
层阴朋盍阻,坐久丹霏斜。
涵毫泚仙滴,抒藻扬晨葩。
西山有尊者,秀出于稻麻。
遍参居第一,诸佛素所嗟。
锡声来赤县,被祴垂青霞。
流出一切妙,普见大千沙。
我法果无在,昧者兹有涯。
是凡方是圣,归正即归邪。
妄怀万缘息,举意千里差。
有客谢病免,清辞春月赊。
静眠金粟室,厌坐马融纱。
观化哂罨勒,自呼嗤镆铘。
瞻言世外友,相期心不遐。
挥斤郢匠室,流水子期家。
披云示驶月,拂果去空花。
师叹未曾有,君对无以加。
清襟互默遣,所得非齿牙。
层阴朋盍阻,坐久丹霏斜。
涵毫泚仙滴,抒藻扬晨葩。
此诗描绘了一位得道的尊者在西山之中的景象。"秀出于稻麻"一句,形容尊者的超凡脱俗,如稻与麻中之珍稀异物。接下来几句,赞誉这位尊者在佛法上的造诣,声望远播,所到之处皆被仰望。
"是凡方是圣,归正即归邪"此语深刻,指出世人对待道德的认识往往相反,显示了作者对于世俗观念的批判态度。
"妄怀万缘息,举意千里差"则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心怀宇宙的境界。尊者之心,如同天空一般宽广,无所挂碍。
接着几句,写尊者与友人的交往,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挥斤郢匠室,流水子期家"中,“挥斤”指的是砍柴做饭,"郢匠室"则是简陋的小屋,而“流水子期家”则表现了一种随遇而安、无牵无挂的生活态度。
"披云示驶月,拂果去空花"一句中,“披云”、“示驶月”形容尊者心境如同驾云御月般自在,而“拂果去空花”则隐含对世间名利的超脱。
最后,"师叹未曾有,君对无以加"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尊者的崇敬之情,以及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心意。而"清襟互默遣,所得非齿牙"则是说二人之间不需要多言,以心相知。
整首诗通过描写西山尊者的一系列形象和境界,展现了作者对于禅宗、道教中追求超脱尘世、达到心灵自由的理念的赞美。
七月一日天,秋生履道里。
闲居见清景,高兴从此始。
林间暑雨歇,池上凉风起。
桥竹碧鲜鲜,岸莎青靡靡。
苍然古磐石,清浅平流水。
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
双僮侍坐卧,一杖扶行止。
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
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
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