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仕吴会,风埃满书剑。
迢迢秋夜长,静坐生百念。
浮荣本何益,微禄已属餍。
露气入窗寒,青灯散馀焰。
经年仕吴会,风埃满书剑。
迢迢秋夜长,静坐生百念。
浮荣本何益,微禄已属餍。
露气入窗寒,青灯散馀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夜坐(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首句“经年仕吴会,风埃满书剑”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经历,他长期在吴地为官,岁月的磨砺使得他的书卷和剑上都沾满了风尘,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接着,“迢迢秋夜长,静坐生百念”描绘了秋夜漫长,诗人独自静坐时思绪万千的情景。秋夜的寂静与漫长,激发了诗人的各种思绪,从日常琐事到人生哲理,种种念头纷至沓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浮荣本何益,微禄已属餍”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反思。他认为短暂的荣誉和微薄的俸禄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流露出对物质追求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最后,“露气入窗寒,青灯散馀焰”以自然景象收尾,露水凝结在窗户上,带来一丝凉意,而青灯的余烬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一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深化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静坐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功名和时间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