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
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
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
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
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
是法不思议,听者亦希有。
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
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要。
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
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
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
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
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
是法不思议,听者亦希有。
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
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要。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所作的《观音大士赞》,通过对观世音菩萨的赞美,展现了佛法的深奥与真实。诗中通过“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描绘观音菩萨的智慧和自在,随后通过“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表现其洞察世间万象的能力。
诗人强调了“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意在指出佛法的空性,即一切法无自性,无人能真正接受或理解。接着,“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表明即使是佛法的阐述,也是超越语言和概念的。
“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揭示了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的相互关系,而“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则揭示出这种关系的虚幻本质,即观者本身也不存在于实相之中。
最后,诗人以“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表达对观音菩萨智慧的敬仰,并强调佛法的不可思议和稀有。他用“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来比喻佛法广大无边,而“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要”则表达了自己以诗歌形式传达佛法真谛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对般若智慧的追求和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具有很高的禅修和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