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守飞狐口,旋移瀚海滨。
关山惟有月,沙碛本无春。
苜蓿能肥马,葡萄不醉人。
闻笳动心绪,归思转车轮。
出守飞狐口,旋移瀚海滨。
关山惟有月,沙碛本无春。
苜蓿能肥马,葡萄不醉人。
闻笳动心绪,归思转车轮。
这首《塞上曲》是清代诗人程沆所作,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荒凉与艰苦生活,以及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首句“出守飞狐口,旋移瀚海滨”点明了地点,飞狐口和瀚海都是古代边疆地区,暗示了诗人被派往边疆任职的经历。接着“关山惟有月,沙碛本无春”两句,以月和春作为对比,强调了边塞环境的荒凉与单调,月光下的关山显得孤寂,而沙漠中则没有春天的生机。
“苜蓿能肥马,葡萄不醉人”两句,通过描述边塞特有的农作物——苜蓿和葡萄,既体现了边疆生活的实际需求,也暗含了对戍边将士艰苦条件的同情。苜蓿可以喂养战马,葡萄虽可食用,但并未能让人沉醉,这与内地的富饶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闻笳动心绪,归思转车轮”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笳声,即胡笳,是边塞特有的乐器,其哀怨的声音常常引发人的思乡之情。听到笳声,将士们的心绪为之波动,思乡之情愈发强烈,仿佛连车轮都在转动,急切地想要回归故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湘城风物向秋新,兴入羹莼与鲙鳞。
叶舞霁红枫映寺,蓓含霜紫菊迎人。
瞻望河汉乘槎客,歌咏仓箱击壤民。
欲放幽怀到沧海,徘徊黄鹄更伤神。
南山有嘉木,秀拔何亭亭。
盘根盖得地,直干自挺生。
朝为杲日照,暮得甘雨零。
气敌雪霜劲,势凌云霄青。
岂非涧下材,独赋轮囷形。
属当构大厦,量度审重轻。
彼尺我已丈,一柱支百楹。
夫君承显家,累世公与卿。
天质由庆禀,湛然宝纯明。
膏粱莫能迁,志操务洁清。
纷华未易胜,仁义思力行。
学殖固原本,词章露葩英。
早夜勤琢磨,日望贵器成。
间岁下明诏,时哉会光亨。
遥遥万里涂,思君如户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