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士云奔奠上下,释迦遗像亦行城。
旌幢错落休迷色,钟磬铿锵岂在声。
宣父素心施有政,能仁深意契无生。
儒流释子无相讽,礼乐因缘尽假名。
多士云奔奠上下,释迦遗像亦行城。
旌幢错落休迷色,钟磬铿锵岂在声。
宣父素心施有政,能仁深意契无生。
儒流释子无相讽,礼乐因缘尽假名。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耶律楚材所作的《释奠》,描绘了众多学者聚集于佛寺,瞻仰释迦牟尼遗像的场景。首句“多士云奔奠上下”形象地写出人群如云般涌动,场面盛大;“释迦遗像亦行城”则强调了佛像的重要地位,仿佛其影响力遍布全城。
接下来,“旌幢错落休迷色,钟磬铿锵岂在声”通过描绘旌旗飘摇和钟磬悠扬的声音,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神圣,而“休迷色”、“岂在声”则暗示了超越视觉与听觉的内在精神追求。
“宣父素心施有政,能仁深意契无生”将孔子(宣父)的儒家理念与释迦牟尼的佛教教义相结合,体现了儒释两家在精神层面的交融。最后,“儒流释子无相讽,礼乐因缘尽假名”表达了学者们虽分属不同教派,但在礼乐活动中相互尊重,认识到一切皆是因缘和名相,而非本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释奠仪式的盛况,同时揭示了儒释两家在特定情境下的和谐共处,体现了元代文化融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