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有酒兮黯兮溟,仰天大呼兮。
天漫漫兮高兮青,高兮漫兮吾孰知天否与灵。
取人之仰者,无乃在乎昭昭乎曰与夫日星。
何三光之并照兮,奄云雨之冥冥。
幽妖倏忽兮水怪族形,鼋鼍岸走兮海若斗鲸。
河溃溃兮愈浊,济翻翻兮不宁。
蛇喷云而出穴,虎啸风兮屡鸣。
污高巢而凤去兮,溺厚地而芝兰以之不生。
葵心倾兮何向,松影直而孰明。
人惧愁兮戴荣,天寂默兮无声。呜呼!
天在云之上兮,人在云之下兮。
又安能决云而上征,呜呼。
既上征之不可兮,我奈何兮杯复倾。
有酒有酒兮黯兮溟,仰天大呼兮。
天漫漫兮高兮青,高兮漫兮吾孰知天否与灵。
取人之仰者,无乃在乎昭昭乎曰与夫日星。
何三光之并照兮,奄云雨之冥冥。
幽妖倏忽兮水怪族形,鼋鼍岸走兮海若斗鲸。
河溃溃兮愈浊,济翻翻兮不宁。
蛇喷云而出穴,虎啸风兮屡鸣。
污高巢而凤去兮,溺厚地而芝兰以之不生。
葵心倾兮何向,松影直而孰明。
人惧愁兮戴荣,天寂默兮无声。呜呼!
天在云之上兮,人在云之下兮。
又安能决云而上征,呜呼。
既上征之不可兮,我奈何兮杯复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有酒十章(其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天地间神秘力量的探索和自我情感的抒发。
“有酒有酒兮黯兮溟”开篇即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情绪,酒似乎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媒介。接着,“仰天大呼兮”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渴望,他在向苍天发问,寻求生命和宇宙的奥秘。
“天漫漫兮高兮青”描绘了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观,天空辽阔而深邃,引出了诗人对天地神灵的疑惑:“高兮漫兮吾孰知天否与灵。”这里,“孰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可触及之物的无奈和好奇。
“取人之仰者,无乃在乎昭昭乎曰与夫日星”则是对人类仰望天空、探寻自然界中光明与星辰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宇宙真理的向往和追求。
“何三光之并照兮,奄云雨之冥冥”中的“三光”通常指太阳、月亮和星星,这里强调了它们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而“奄云雨之冥冥”则表现出自然界中阴霾多变的一面。
接下来的几句:“幽妖倏忽兮水怪族形,鼋鼍岸走兮海若斗鲸。河溃溃兮愈浊,济翻翻兮不宁。”通过描写神秘的水生生物、激流澎湃的河水和波涛汹涌的大海,展示了自然界中的力量与变幻。
“蛇喷云而出穴,虎啸风兮屡鸣”则是对动物行为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而“污高巢而凤去兮,溺厚地而芝兰以之不生”表达了一种生灵与土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
“葵心倾兮何向,松影直而孰明”中,“葵心”可能指代诗人的内心世界,而“松影直而孰明”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量。这里,诗人似乎在寻找内心的方向和光明。
“人惧愁兮戴荣,天寂默兮无声”一句,揭示了人类对于名誉、地位所带来的忧虑,而“天寂默兮无声”则反映出宇宙的沉默与不言。
最后,“呜呼!天在云之上兮,人在云之下兮。又安能决云而上征,呜呼。”诗人发出感慨,人类在天地之间显得渺小,而“既上征之不可兮,我奈何兮杯复倾”则表现了诗人面对无法触及的天界,对酒的依赖和逃避现实的心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界的互动,以及对于生命、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阿连明日去观光,鹤发今年喜倍常。
船里万端须过虑,客中无事不周防。
三经训诂勤翻阅,一纸平安数寄将。
反覆庭闱千万意,早收名第献高堂。
晓发津阳向岳阳,梅风吹缆麦天凉。
家人细数生朝近,寿算应同水驿长。
行处葡萄迎棹绿,宿时杨柳近船黄。
千花不敢留颜色,只许蓝袍一样芳。
今代清时有巩兄,世间无处著才情。
洗乾螺黛姿仍好,挽出鲸鱼意转平。
千古未吟渠忽到,傍人不解我先惊。
何如锁著金銮殿,玉烛新调看凤鸣。